肇庆抗战老兵马益雄:“江姐”指引下走上抗日路

29.08.2015  10:09
如今,九十岁高龄的马益雄早已儿孙满堂,在肇庆星湖畔过着幸福的生活。

  抗战老兵马益雄。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人物简介●

  马益雄,1925年9月出生,江苏建湖人,1942年8月入伍,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历任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一团二营通讯员、通讯班班长、六连排长、五连连长。抗日战争时期,在苏北参加攻打合德、建湖、淮安等战役;抗战胜利后,随大军参加东北秀水河子歼灭战、辽沈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广州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等战役。先后被评为战斗模范、模范班长,立大功两次,三次负伤。被评为二等乙级伤残军人。

  1952年1月,马益雄转业,到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任秘书股长。1958年6月,任德庆县委宣传部部长,从此和肇庆结缘。离休前任肇庆技术干部局副局长。

  【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复兴梦想】

  说起马益雄老先生,社区的人无不知晓。“那是老革命呢!”一位上了年纪的大爷指向马老先生家,对笔者说道。近日,笔者走进马老位于端州的家,听他讲述抗战故事。

  “他受过三次战伤,耳朵听不太清了,腿脚也不太灵便,你讲大声点。”采访开始前,马老夫人特意关照我说。虽然已经九十岁高龄,满头华发,但忆起往昔峥嵘岁月,马老却一点也不含糊,言语铿锵有力,时不时挥舞双手做“截杀”动作,似乎又回到了激烈的战场上。一颗哑弹,开启征战生涯

  马益雄,1925年出生于江苏建湖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就开始给地主做长工。当时社会动荡,日军、伪军、地主武装、土匪,苏北农民在各方的夹击中艰难生存。马益雄所在的村庄距离日军的据点不远,日军常常进村扫荡。“那个时候日本人实行‘三光’政策,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我们真是苦不堪言,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终于,新四军地下党“江姐”找到了包括马益雄在内的四名长工。一天夜里,“江姐”秘密集合这四位年轻人,为了躲避日伪军,寻到村里的一处墓地开动员会:“日本人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人民已经没办法生存了。我们青年人要组织起来,抗日打鬼子!”想到村里无数被烧毁的房子,被杀害的乡亲,马益雄毅然加入了新四军游击队建阳总队,因年岁尚小,被编入“小鬼班”。

   就在加入部队的第三天,人生中的第一场战斗就打响了。马益雄所在的游击队只有十多人,部队只给每人发了一支步枪,三颗子弹,让他们伪装成村民伏击鬼子。马益雄跟随几个老兵潜伏在草垛里,迎面遇见一个鬼子就立刻打了一枪,却没想到武器装备条件有限,打出去的子弹并没有响。“当时很紧张,因为没打过仗。但是听到旁边的枪一响,就镇定下来了。”就这样,一颗哑弹开启了马益雄为期十年炮火纷飞的战斗生涯。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