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都市篾匠人盼传承祖传的“手艺人生”

13.03.2015  10:17

  中新网肇庆3月12日电(黄耀辉 李文华)每天上午,篾匠何德明带着自己编织的30多件竹器,在广东肇庆城区翠湖路摆卖,称篾匠手艺是祖上留下的艺术,除了赚点辛苦钱,他希望自己竹器编织的手艺能传承下去。

  何德明是肇庆市高要白诸人,已年过六旬,脚下的竹器有竹篮、竹帽、竹筐、鱼篓、筛子、蒸笼等多个品种,价格最便宜的筛子30元(人民币 下同)/个,最贵的竹筐要80元/只。

  一个30元的筛子,何德明自认是赔本赚吆喝,他需要大半天才完成。他称,编织竹器太辛苦、麻烦,一个月只能赚1000多元,年轻人都不愿意学。

  据何德明介绍,从晚清开始,他的曾祖父就是高要白诸有名的篾匠。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编织,今年60多岁了,希望有人跟自己学做篾匠。

  何德明说,由于竹器产品销路不好,高要白诸的老篾匠已经越来越少了,只有他和几个老篾匠还在坚守这一行,当中最年轻的都差不多60岁了。

  何德明出生篾匠之家,担心老祖宗留下的竹器编织手艺在自己手中失传,他让儿子学,但儿子嫌辛苦,每月的收入还没有外出打工赚的多,死活不愿意学。

  何德明说,篾匠也是祖上留下的艺术,近几年他用自行车载着自编的竹器到高要、肇庆城区摆卖,免费授徒,但是没有人“接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