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肝救子妈妈将添“二宝” 为救子吃尽苦头

17.07.2017  12:37

李毅帆准备入学了。

大洋网讯 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39岁的丁美英就要迎来家中的第二位小朋友了。

从3年前决定割肝救“老大”李毅帆时开始,丁美英跟丈夫就计划着“要多一个”。为的是日后自己两公婆老了,“老二”可以照顾哥哥。终于在2016年年底,她跟丈夫如愿怀上二胎。

最令丁美英一家开心的是,儿子李毅帆目前也和同龄人一样开始识字背诗,准备入学了。

记者见到李毅帆时,他正倚在妈妈身上看动画片,不时跟着动画片里的配乐哼哼唱唱。黑眼睛大耳朵,会因为妈妈一声称赞就开心地满屋跑的他大概不会想到,自己险些无缘参与到妈妈的生活中。

2014年,李毅帆出生。还没来得及好好庆祝新生命的诞生,肤色蜡黄的他就被确诊为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这种病用丁美英的话说:“就是只长了肝,却没有长排胆汁的胆道。”丁美英还被告知,得了胆道闭锁的孩子,一般都活不过1岁。“我们也做好放弃的准备了,据悉,100个患病的孩子里就有80个因为治不了被放弃。”李毅帆差点成了其中之一。

2014年8月16日,母子俩配型成功。随后在北京一家医院,毅帆顺利植入了来自妈妈的255克肝。做完移植手术后的第12天,因为忙于照顾儿子,没有得到足够休息,丁美英出现了胆漏,紧接着又被推进手术室,动了第二刀。

那段日子,不是叫辛苦,而是叫度日如年。”丁美英拉开衣服,展示一条位于胃部以下的大伤疤。她略为激动地说:“那时候感觉自己好像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却还能把儿子背在身上。”她认为,为了救子两次开刀,依然是做得最痛也是最对的选择。

接踵而来

又现脑萎缩

一个月后,儿子出院。丁美英带着儿子南下,来到广州和丈夫团聚。

但是艰难的一年还没过完,2014年12月,儿子出现便血,低烧、肺炎等疑似感染的症状,不久后又被送入了PICU(儿童重病监护病房)。这才知道,李毅帆做了肝移植手术后出现了严重感染,再一次挣扎在生死线上。

第一次肝移植手术就花光了夫妇俩东拼西凑的钱。不同的是,这一次丁美英自己找到广州日报和广爱基金,还试着联系了其他的儿童基金会,儿子也因此再次脱险。

但在李毅帆2岁时,丁美英又发现,儿子不仅不会说话,而且头出奇的大。医生告知丁美英,李毅帆做完肝移植手术后,由于护理不当导致脑部受到感染出现了脑积水,所以他的头部发育才会异于常人。而且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毅帆还出现了脑萎缩的问题。

先苦后甜

脑部终恢复

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好在有坚持吃药检查,脑部才渐渐恢复正常。”丁美英对记者说。

每天准时吃抗排异和治疗脑萎缩的两种药,每个月定时做一次常规检查,这种状态要终生与李毅帆相伴。医生还告诉丁美英,这些药会让李毅帆的免疫力不断下降。“不过他(李毅帆)现在都很健康啦,很少生病。

而年幼的李毅帆对于吃药检查没有概念,但他似乎也深谙“先苦后甜”的道理。到点吃药时,他会先央求妈妈吃完药后奖励他零食。

小小目标

每月回馈500元

目前,李毅帆一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在河源打工的爸爸,为了尽量节约开支,李毅帆的爸爸只有在工厂有顺风车的时候才回广州看望妻儿。“来一次要80块车费。”丁美英很心疼,她自嘲是月光族,“老公月收入3000元,交了房租跟伙食费,再加上儿子的医药费检查费,刚好实现收支平衡”。

为了节省支出,丁美英不敢轻易外出。所以平日里,李毅帆除了跟妈妈下楼散步,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学数数和识字。由于儿子鲜少和同龄人接触,丁美英不知道3岁的毅帆跟同龄人对比有没有落后很多:“三字经可以背到‘玉不琢,不成器’,唐诗可以背七八首,会念26个英文字母。

这孩子就是用钱堆出来的。”丁美英这样形容儿子李毅帆:“从他出生到现在,已经接受过无数好心人的帮助了。”丁美英因此给儿子定了一个“小目标”:工作之后必须每个月拿出500块钱捐给基金会。

(广报记者林珠珍、黄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