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遭遇“黑色星期三” 沪指盘中一度跌逾4%

20.04.2016  18:49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陈康亮)20日,中国A股遭遇“黑色星期三”。当天沪深股指高开低走,午后大幅跳水,尽管尾盘有所回升,但仍大跌收官。具有代表性的上证综指盘中一度大跌逾4%。

  截至当天收盘,上证综指报2972点,跌幅2.31%,成交3112亿元(人民币,下同);深成指报10164点,跌幅4.13%,成交4894亿元;中小板指报6620点,跌幅3.97%;创业板指报2145点,跌幅5.6%。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桂浩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市场仍是由存量资金的博弈所主导,投资者信心较为疲软,增量资金入场有限,指数一直处于盘整状态,上攻乏力。

  桂浩明进一步指出,考虑到经济企稳回升与政策偏暖等积极因素已推动市场出现阶段性反弹。但由于投资者同时也预期这种复苏的持续性不强,且市场面临大宗商品价格回调、美联储加息预期及信用违约频发等风险干扰,因此一旦股指出现技术性破位,则资金离场冲动大增,故而当天的放量大跌并不难理解。

  对此,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肖世俊亦持相同意见。肖世俊进一步提醒,近期随着信用债违约频发、尤其是央企及其下属子公司违约,可能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造成负面冲击,甚至引发投资者对金融风险的担忧,从而冲击股市。

  自3月底以来,中国国内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屡有发生。比如,3月28日,东北特钢未能兑付“15东特钢CP001”债券本息,出现实质性违约,成为地方国企公募债违约首例;4月7日,中煤华昱公告称,“15华昱CP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已构成实质性违约,成为煤炭行业首例等。

  针对未来的走势,桂浩明认为,尽管当天市场出现大跌,但股市持续下跌的概率较小。目前的局面总体仍对多方略有利,核心的原因仍是经济处于复苏周期,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都处于向好趋势,只是投资者的信心过于疲软,预计短期沪指将呈震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