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遇刺案2800份档案解密 其余档案暂不公开

28.10.2017  20:43
肯尼迪遇刺案2800份档案解密 其余档案暂不公开 - News.Ycwb.Com
肯尼迪遇刺案2800份档案解密 其余档案暂不公开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1963年4月30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白宫。

  ■1963年11月22日,达拉斯市,轿车载着遭枪击的肯尼迪冲向医院。 (新华社发)

特朗普以“可能损害国家安全”为由,暂不公开其余档案

据新华社电 关于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遇刺案,官方调查早已盖棺定论,大多数美国民众却宁可相信各种阴谋论,认为迷雾重重。26日,超过3100份遇刺案相关档案的预定解密期限已到,美国国家档案馆当晚公开其中2800份,同时,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以“可能损害国家安全”为由,选择暂不公开其余数百份档案。

档案虽然解密,美国民众对于肯尼迪遇刺案“真相”依然好奇。

公开了什么?

肯尼迪1963年11月22日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官方调查宣布,凶手只有退役海军陆战队士兵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一人。然而,很多美国人认为那只是个“烟幕弹”。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达拉斯保守派势力、时任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古巴流亡人士、黑手党等相关的“阴谋论”传说版本甚多,经久不衰。

此次获准公开的2800份档案里,主要展现了当年联邦调查局如何殚精竭虑在全世界范围追查哪怕飘渺的一丝线索,也涉及肯尼迪政府的众多秘密行动,包括密谋推翻古巴革命政府的计划。

解密档案记录了1962年9月14日一场由总统肯尼迪和他的弟弟、时任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及一众白宫高级幕僚参加的闭门会议。席间讨论了中情局正在考虑破坏从加拿大运到古巴的一批飞机零件的可能性。当时肯尼迪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乔治·邦迪指出,这类行动需要三思而行。

不过,美国媒体没指望解密档案中会有什么真正的“猛料”。

20世纪90年代带领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重审刺杀相关档案的约翰·滕海姆法官告诉美联社,未公布档案主要是调查委员会当年“认为(与案件)不相干”而未采信的内容。不过滕海姆也说,20年前认为不重要的线索,现在可能会有不同解读。

历史学家们期待,解密档案多少能使多年来甚嚣尘上的阴谋论消停点儿。但白宫决定有所保留,让他们失望。一些学者说,当年官方认定的凶手奥斯瓦尔德在刺杀事件前曾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逗留了6天,证词宣称他是为了向当地的古巴和苏联大使馆申请签证,但具体细节不明。档案也许能揭开这场神秘旅行的真正目的。

特朗普“不得已

我没有其他选择,”特朗普在一份备忘录中这么解释“留一手”的决定,理由是现时公开全部档案对国家安全“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特朗普决定对暂时封存的那几百份档案设6个月的审议期。他将“施压”相关情报部门,除“极少的例外”,其余均尽量公开。

白宫官员将“留一手”的主要责任推到联邦调查局和中情局身上,称这两大安全机构最坚持部分档案继续保密。

目前特朗普政府的“不得已”境地,最初是前共和党籍总统乔治·H·W·布什留下的包袱。

1992年10月26日,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签署了一项法案,要求所有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政府档案须在25年之后对外公开。但这项法律同时也给后来的总统留了一个“后门”:假如总统认为这么做会损害情报、执法、国防或外交关系安全,也可以选择不公布。所以特朗普政府的“有所保留”有法律依据。

老布什当时的决定也是另一种“不得已”,因为美国导演奥利弗·斯通1991年制作播出了关于肯尼迪遇刺案相关“阴谋论”的影片《JFK》(肯尼迪全名缩写),轰动一时,要求政府公开档案、以解多年迷思的民间舆论高涨。

此前,美国政府已经公开过大约3万份相关档案,内容有一定删减,但并不能说服阴谋论者。这次大家更关心的也是“不宜公开”部分。

只要政府还把着这类档案不公开,就会更加刺激人们的疑心,怀疑肯尼迪遇刺有什么烟幕弹,”波士顿大学研究美国总统历史的学者派特里克·梅尼说。

肯尼迪遇刺案有哪些阴谋论?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乘车经过达拉斯市埃尔姆大街时遭枪击身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四名遇刺身亡的总统。肯尼迪遇刺案疑点重重,留下许多未解之谜,五花八门的阴谋论也在民间流传。

阴谋论之1 “草丘守望者”是真凶

民调显示,大部分美国人认为肯尼迪刺杀案的嫌疑人不止奥斯瓦尔德一人。

国会众议院特别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两名枪手向肯尼迪开枪“有很大可能性”,真正的枪手并非奥斯瓦尔德,而是“草丘守望者”。这名枪手在路旁边的草丘准备,在肯尼迪乘坐的敞篷车经过时开枪。

阴谋论之2

中情局是幕后黑手

肯尼迪遇刺与中情局有关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个阴谋论版本。奥利弗·斯通导演的电影、唐·德利洛的小说也都认为中情局是幕后黑手。一些说法称,与中情局有关联的杀手开了致命的一枪,另有一些说法则是,中情局事先知晓枪手的刺杀计划,但有意不作为,导致刺杀最终发生。

众议院特别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则指出,肯尼迪遇刺前后,中情局在收集和共享情报方面存在缺陷。

阴谋论之3

卡斯特罗复仇

肯尼迪遇刺与菲德尔·卡斯特罗有关的说法则带有较为浓厚的“冷战”色彩。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后,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中情局协助下入侵古巴,试图颠覆革命政府,但最终失败。这一“猪湾事件”也成为美国反古巴行动的一个高峰。

肯尼迪遇刺后,继任总统的原副总统林登·约翰逊把矛头指向古巴,称古巴为报复“猪湾事件”刺杀肯尼迪。另一种说法则称,由于不满肯尼迪的对古政策,美国反对卡斯特罗的古巴流亡人士和中情局合谋杀死肯尼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