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

04.08.2017  18:24

大洋网讯 “不得不承认,我们大量临床医学研究是跟着国外走,医学共识与指南只是外国的‘中国版’。”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8月4日指出,“不怕慢,只怕差”,这一现状要改变。当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行建设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33家医院获授牌成为分中心,致力以以呼吸疾病为核心,以大数据为支撑,全国临床防治队伍建立具有引领作用的诊治防规范。

仅2.2%临床研究在中国进行

2013年统计,全球共有117502项注册临床研究,但58180项在美国进行,仅2.2%即2571项在中国进行。”中心副主任郑劲平教授指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的临床研究转化环节薄弱可见一斑。

其实早在2011年,钟南山院士就深感我们的临床研究是短板,他大力提出,中国有大量各种各样的病例,中国临床完全有实力、有能力走在国际前面,但事实上,我们大量临床研究却是跟着国外走,就连医学共识、治疗指南都只是外国的“中国版”。

不是说要拒绝外国的东西,而是中国元素不可或缺。”钟院士直言,守着大量病例,但全国医院临床却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结果就没有组织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资源分配太不均匀,不仅妨碍了研究进行,也导致临床研究转化差,回过头来又得不到益处反哺,“因此,我提出一定要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搞起来,解决问题。

本应做好,却成短板”,国家卫计委科教司长秦怀金提醒关注,我们的临床治疗规范、方案、共识,新药,高端医疗设备,多少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药至今还是跨国公司垄断着创新,如何能根本性解决“看病贵”?他直言,原来中国临床研究往往是“跟着别人走”,比如把病例标本给别去研究;不习惯创新,新药靠仿制或者引进仅做验证;临床研究习惯于做二三四期,不是把握主导权的一期、零期。

到2021年建设100家临床研究中心

如果说以前没办法,以后总不是一直这样。”秦怀金认为,临床医学研究已经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健康发展规划,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更重要的是,最终要让有迫切健康需求的老百姓受益。

据介绍,到2021年,我国要建设10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鼓励地方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构建转化推广体系,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生物样本库和信息库,从而搭建国际一流的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

这一目标并不是平地而起的,钟院士2011年提出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议后,2012年,国家分三批次共布局建设了3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遍及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等11个疾病领域,全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2100多家医疗机构构成了一张协同创新网络,建起了60多个大型生物样本库、数据库,143个临床研究队列覆盖人群达706万人次、涉及60多个病种,明确了151项诊治指南,248项药物实施临床评价。

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周木堂透露,在广东,自2012年开始,除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国家级中心建设,全省还建设起9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成果亮眼:

象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

2013年8月,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式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落户建设,是全国首批13个临床中心建设单位之一,湖南湘雅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浙医二院、复旦中山医院、成都华西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重庆新禧医院等都成为中心首批核心成员。五年“中心之路”,成果亮眼。

郑劲平教授说,第一项成果就是建立了全国性规范化肺功能检查平台,奠定了早期诊断慢阻肺的基础。这一成果,明确了肺功能检查是慢性气道等呼吸病诊断的金标准,让老百姓接受了“象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而且肺功能检查的规范化适宜技术网络已经覆盖全国,国务院最新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将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

第二项成果,提出了慢阻肺的治疗新战略。郑教授指出,中心研究明确,我国早期即GOLD-I-II的慢阻肺占总病例数达70.7%,经过社区筛查入组,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首次在国际上证实了这些患者在无症状的早期,噻托溴铵口服等早诊早治就有可能让病程显著逆转、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

其他的成果还包括:推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简便效优廉安全的社区预防急性发作药物——NAC;建立和推广了全国性咳嗽诊治检查技术,培训了全国2万多名医师,这一成果,得益于中心研究首次明确提出了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独立的疾病,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将其诊治与哮喘区别开来;建立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预测模型、治疗策略等等。

此外,中心冉丕鑫教授慢阻肺与综合防治课题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功首次救治了人感染H5N6重症病例;何建行教授胸外科团队完成了全球最早两例裸眼3D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罗远明教授课题组的呼吸肌功能检测与应用项目获得了五项发明专利授权。

下一步:

研究从慢阻肺扩至众多病种

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全国呼吸病研究有重大学术贡献及良好声誉的33家大医院,赶赴广州,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起,获授牌为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这意味着,成立五年后,中心集中了全国呼吸疾病领域专科优势资源,搭建起“中心-分中心(核心单位)-网络单位”的三级临床医学研究网络,分中心从原7家一跃增至34家。

下一步,中心以呼吸疾病为核心,以大数据为支撑,组织全国/区域的临床防治队伍,开展两个转化(基础与临床,经验与循证),两个推广(成果到产品,局部到全国)的防诊治研究,建立具引领(国际及国内)作用的诊治防规范作战略定位。

而中心的研究也将从慢阻肺这一切入点,扩展至肺癌、支气管扩张、哮喘等众多的病种。

33家分中心名单:(按首字拼音顺序)

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中心

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中心

3.北京协和医院分中心

4.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中心

5.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分中心

6.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中心

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中心

8.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中心

9.贵州省人民医院分中心

10.河南省人民医院

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分中心

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分中心

13.江苏省人民医院分中心

14.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分中心

1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分中心

16.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分中心

17.青岛市市立医院分中心

18.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中心

1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分中心

2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分中心

21.汕头市中心医院分中心

22.深圳市人民医院分中心

2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中心

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分中心

25.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分中心

2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分中心

27.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中心

28.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分中心

2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分中心

3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分中心

3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分中心

3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中心

3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中心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 何雪 华通讯员 韩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