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瘘解决“吃饭障碍问题”

28.05.2015  13:06


医生在为患者施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江波

  无法经口进食,换个嘴巴吃饭——只需给胃安张“嘴”,就能把食物“喂”到体内去。家住梅城的李大爷,患有鼻咽癌,因放疗后口腔黏膜受损,难以吞咽进食,1.7米多的个子瘦得不到50公斤。梅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一科为李大爷施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搭建第二张“嘴”,重新建立 “营养通路”。

  小管道解决大问题

  胃肠外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恩介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在内镜辅助下于胃前壁和前腹壁之间建立一条通往体外的管道,通过管道为病人注入营养液,解决病人无法经口进食的问题,达到较长时期维持机体所需养分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对于长期不能进食的患者,传统方法是在腹部开刀行胃造瘘术或经鼻腔插胃管引流食物。但胃造瘘外科手术,创伤大、费用高;而鼻饲管又易造成鼻、咽、喉、食管黏膜糜烂及出血,鼻窦感染,发生溃疡。与这些传统的技术相比,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

  “术后一到两小时,便可将食物磨碎注入管道,与全静脉营养供给相比,内镜造瘘经胃肠供给营养易于为人体正常消化道吸收。如果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时,还可以拔除胃造瘘管。”李恩说。

  新技术适用广疗效佳

  据专家介绍,适合做此类手术的病人很多,只要是超过2-3周不能正常进食,而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均适合。主要包括患短肠综合征、消化道瘘、炎性肠道疾病、胰腺疾病等疾病的患者,因鼻咽喉肿瘤或食管肿瘤而不能经口摄食的患者,意识障碍、昏迷的病人以及精神失常、严重神经性厌食者等。目前,该院已为数十位患者成功实施了微创的“胃造瘘”手术,成为需要长期非经口营养供给病人的首选和主要方法。

  李恩提醒,胃造瘘术后应注意连在肚皮上的管子的卫生清洁,多用水冲洗。灌注的食物应选择新鲜高营养温度适宜的流质或半流质等易消化食物。患者在休息、活动、沐浴时,应将造瘘管固定在胸壁上,避免晃动、牵拉引起不适或疼痛。如出现造瘘管周围皮肤红肿疼痛或造瘘管阻塞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相关链接:

  胃肠外一科是梅州市医学重点专科,开放床位58张,年收治总病人数达1800人,年总手术台数近1500台。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科室熟练开展胃肠、腹腔肿瘤、疝疾病的各种复杂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开展腹腔镜与胃肠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先进微创手术方法,在腹腔镜胃癌肠癌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微创手术开展的范围及效果均位居省内同级医院前列。

  本期健康护航使者:

  李恩:胃肠外一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擅长普外科各种手术:擅长腹腔镜手术如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TEP)、腹腔镜肠粘连松解等,熟练掌握胃肠镜的检查及治疗技术。

  地址:住院大楼(5号楼)12层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