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背佳到小目,浅谈中国教育的转变

29.03.2016  18:30

  前几天刷微博看到这样一段话:

  饭馆邻桌,一个小学生兴奋地跟他妈妈说学校给发了个奖,妈妈问班里几个人得奖,男孩说二十几个,妈妈说那一多半都有奖你有什么好开心的,男孩顿时有种诧异的失落,想了半天,说谁谁都没得。多熟悉的场景,从今天起,他开始失去用理念构建生活的能力,喜悦要因比别人好而建立,愁苦则要以别人比自己差来缓解。

  有人会问,这么小的孩子至于吗?答案是,就这么严重。

  著名的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曾经这样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源自于一个意念——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体验,包括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等,它犹如“心灵面前的一幅长期且稳定的自我肖像画,使得你越来越和它相近”。

  婴儿出生的时候是不具备自我意识的,一直到1岁以后才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或者说是一种自我的感觉。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渐渐地知道了“我是谁”和“我不是谁”,一直到产生自我评价,如“我是个可爱的孩子”等。儿童的自我意识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3~6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总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个别差异也相当显著,并受到家庭、幼儿园、同伴等多方面的影响。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孩子们对家长的命令与说教开始排斥,从而导致很多父母发现自己说的话反而不如动画片里角色们对孩子的教育有用。

  然而中国大部分父母往往会忽略这一阶段孩子们思想的觉醒,所以导致的后果是类似开篇举例的事情时有发生,“父母不经过孩子同意将他的玩具送人”“父母强制性剥夺孩子玩游戏的权利”等场景更是屡见不鲜,也许说到这你会又一次对中国教育深感失望,有这种想法的显然不止你一个,在网上搜索“中国教育”弹出来的专家分析或者新闻无一不是深刻的剖析与批判。有人甚至总结,中国教育的现状就是: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的铁三角组合。

  更加让父母感到不知所措的是,所有人都想要尝试去改变,却不知从何入手。尤其是教育逐渐步入“无纸化”的当代,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已经成为这一代孩子们命运中嵌入的工具,许多家长工作繁忙没时间陪孩子,于是每天陪伴孩子们最多的不再是大灰狼小红帽的故事与发条青蛙带来的好奇心,他们的小手不再去玩沙子、抓石子或挖螃蟹,而是呆在室内对着一块小屏幕戳来戳去,屏幕上不断变换各种缤纷的颜色。就算有人叫他名字,甚至用手在他面前晃,也毫无反应。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孩子的视力健康与过早沉溺虚拟世界的危险都令无数父母更加焦灼。

  当然事实不至于绝望至此,小目儿童护眼平板管家的出现无异于崭新的打开了一扇解决问题的大门。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在平板上安装上小目保护套,就可以通过时长的控制、语音录制、距离提醒、光线监测等方式,对孩子们看平板的时间、眼睛与屏幕的距离以及环境光的健康与否进行监测。

  譬如当您将使用时间设置为每使用15分钟休息3分钟后,只要孩子使用平板超过15分钟,便会自动进入锁屏状态,直到3分钟之后才能继续使用。也可以根据孩子使用时的目标(如学习、作业、游戏、观看视频等等)设置不同的时长与距离。

  这样一款小目儿童护眼平板管家的意义远不止于仅仅保护孩子的视力。让笔者想起了小时候风靡一时的“背背佳”,目的是为了矫正孩子的坐姿与驼背。几乎在当时无人不知,事实上用过的人都懂过程是多么痛苦,堪称童年阴影。它的矫正原理十分简单粗暴,强制性紧身束缚住肩颈等部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养成抬头挺胸的好习惯。就像以前很多中国父母的教育思维一样,强制性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而这恰恰是父母不懂爱,不会表达爱的表现。

  教育的根源永远不在于强制,而是尊重。用对方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小目便是遵循这样的理念进入家庭中,它的形象设计成卡通玩偶的样式,可爱有趣,通过时长的控制、语音录制、距离提醒、光线监测等方式,对孩子们看平板的时间、眼睛与屏幕的距离以及环境光的健康与否进行语音提醒,提示音柔和拟人,就像孩子们的好朋友一样,用一种他们乐于接受的平等方式,逐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以及生活习惯。

  从背背佳到小目儿童护眼平板管家,从强制性给予到平等的引导,这样的改变即使只是一小步,也愿意令人相信,中国的教育在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父母也在逐渐摒弃旧观念,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爱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