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背后的“变”与“不变” 回访清远全倒户

17.05.2014  08:43
摘要: 去年中下旬,我省多地因强降雨而爆发洪灾,特别是5月和8月的特大洪灾,席卷粤东西北,造成大量民房倒塌,很多群众一下沦为全倒户。

去年中下旬,我省多地因强降雨而爆发洪灾,特别是5月和8月的特大洪灾,席卷粤东西北,造成大量民房倒塌,很多群众一下沦为全倒户。

洪灾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胡春华书记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提出最迟2014年春节前让全倒户群众搬进新居。时隔近半年,全倒户是否如愿住进新房?春节前,南方日报记者兵分数路,重返水灾重灾区回访全倒户,推出“全倒户住新居”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1月1日,新年开始的第一天,英德浛洸镇荷州居委会龙昌村村民吴先龙与家人结束了4个月的分居生活,搬进了新家。

经历4月风雹灾、5月和8月洪灾, 清远 市1607户全倒户与吴先龙一样,在政府的帮助下重建家园。截至1月10日,清远市已有1577户全倒户新房竣工,剩下的春节前将全部搬进新家。

重建过程时时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面对复杂、繁琐而又具体的基层问题,为了完成对灾民的承诺,当地政府想出了种种办法破解难题;全倒户也积极应对,自力更生,用双手重建自己的幸福生活。

灾后重建 房子倒了必须再建。全倒户或原址重建,或选择新址开始新生活,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了他们不小的支持

房子塌了,跟天塌下来了一样,什么都没了。”英德浛洸镇荷州居委会村民李桂彩回想起一家11口居住的房子倒塌的那一刻,仍心痛万分。

清远市内1607户全倒户全都经历过与李桂彩同样的心碎时刻:他们奋斗几十年守护的家园,在去年4月风雹灾或是5月、8月洪水的肆虐下,被彻底摧毁。

几个月过去了,李桂彩两个儿子的新家进入了最后的室内装修阶段,再过一周就可以入住。

先从塌掉的房子里清理家具,然后就琢磨着建新房。”李桂彩的儿子文金华告诉记者,房子倒后他们借住在村委会协调出的空房子里,见识过洪水,再也不敢将房子建在小北江旁,“村委会调出了现在的空地给我们建房子。”如今李桂彩每天都会抱着孙子去新家转转,两栋共160平方米的小楼格外漂亮。

很感谢政府和村委,要不然房子根本就建不起来。”根据政策,英德市所有全倒户目前已经享受到2万元的建房补助,其中1万元由省里划拨,清远和英德市各配套5000元。同时,扶贫部门努力将所有全倒户纳入省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改造指标,每户还可享受1.5万元的补助。这样算下来,李桂彩的两个儿子总共可获得7万元的补助,已经到账的4万元成了建房的启动资金。

在佛冈县龙山镇,村民朱建平家门口贴着大红色的“进伙大吉”、“新居吉祥”门联,两层小楼外墙贴着瓷砖,一楼大厅内还供奉着土地神。这个4月风雹灾中的全倒户在圣诞节那天搬进了新家。“入伙”的那日,按照当地风俗,亲戚朋友们送来了电冰箱、饮水机、沙发等物品,新家一派新气象。“光清理废墟就花了不少钱,还好政府补贴了3.7万元,自己只花了11万余元。”朱建平说。

为了帮助全倒户尽快重建家园,除了2.7万元省市补贴款项外,佛冈县政府另设奖励金制度:在4月和5月灾害中的全倒户,国庆前封顶再奖励1万元;8月水灾中的全倒户,12月20日前封顶同样奖励1万元。

县政府的奖励金惠及了全县所有的全倒户,每家最少都获得了3.7万元的补助,“加上农房改造、保险等各类补助和奖励,最高的一户全倒户获得了6.2万元的建房补贴。”佛冈县民政局局长黄如恒介绍道。

破解难题资金不足、建材供应紧张……重建过程中,全倒户和基层干部面临层层困难,除了积极应对别无他法

对于英德大湾镇布心村委会梅岗村民小组的叶进忠、叶金两兄弟而言,建新房是此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们都年近花甲,是村中的“五保户”,几乎没有生活来源,更别提建新房。“只能靠低保,自己打点零工,但我有胃病,每个月光药费就要200多元。”叶进忠说。

借钱借了一个月,没有人愿意借给我。”无家可归的兄弟俩只能面对废墟发愁。了解到这个情况,村干部替兄弟俩想了很多办法。

两家人可以获得7万元的补贴,虽然建不成水泥顶的房子,但可以用瓦片屋顶来减少预算,7万元建两间房就够了。”村干部赖家祥站了出来,决定帮兄弟俩垫付建房费用,先解决住的问题。如今,兄弟俩已经搬进了新家,每当遇到村干部,都会热情地请他们进屋喝杯茶。

对于佛冈县汤塘镇四九村下份村民小组村民黄谷桐来说,40平方米的新房建起来同样十分不易。同样是基层干部替他想到了建房的好办法——与哥哥家的房子共一面墙来减少预算。最终,黄谷桐自己只花了4.5万元就建起了新房。如今他养了70只鸡、60只鹅,在春节期间卖掉的话,肯定能好好过个年。

要保证全部全倒户春节前入住,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常规工作,帮助全倒户重建家园成为了英德市民政局副局长黎东平近半年的工作重心。

考虑到英德共有668户全倒户在去年下半年集中动工,尤其是在全倒户较为集中的几个镇,建筑材料可能会出现紧缺或涨价的情况,政府提前找到了建材供应商,在保证建材供应的同时确保了价格的平衡。

基层工作往往是繁琐而具体的,建筑材料只是全倒户重建过程中的一个小困难。

去年5月的水灾中,佛冈县水头镇莲瑶村五保户温锦绣的厨房彻底倒塌,居住的那间泥砖房出现了严重的裂缝,成为危房。按照政策,80多岁的她可享受全倒户建房的优惠政策,然而政府支持的3万多元不足以建起新房。

像温锦绣这样的全倒户在莲瑶村共有3户,零散地住在村子的角落中。为了帮助他们重建住房,村干部们想出了个办法——在村中居民较多的密集区拿出一块宅基地,将3位老人的房子建成一排平房,共用一个卫生间。已搬进去的刘凤英对如今居住的地方非常满意,她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进这么宽敞明亮的房间。 整村推进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农村,不少受灾村选择整村推进改造。统一了方向之后,还必须克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即使家园全倒,英德石灰铺镇保安村井唇村民小组的50多户村民仍不愿离开这个祖辈生活的地方。

井唇村一直都比较穷,50多户人的村庄里,只有两栋水泥小楼,其余全都是泥砖房。”保安村书记陈景华说,在水灾中这两栋小楼成为了井唇村民们的“诺亚方舟”。

这里有17户全倒户,如果仅仅是为这17户建设新房,宅基地、建材运输等方面都会非常麻烦。”陈景华介绍,最终镇政府、村委会加上村民理事会集体发动,说服了另外40多户不属于全倒户的人家,整村推进改造,共同建设新家园。

说服的工作十分艰难。陈景华回忆,当时有一户不属于全倒户的村民由于宅基地的调配问题,不愿参与重建,经过层层努力才最终说服这位村民参与重建。

同属保安村委的田厂村也选择了整村推进的方式:另选一块土地平整后统一建设新房。

最开始大家对异地建村也有各种意见,为了统一意见,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得到了村民的认同。”田厂村理事会会长杨志林介绍,新房统一按照三房一厅,72平方米的标准建设,最终房间将以抽签的形式进行分配。

村民理事会和村干部在重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黎东平说,在整村推进的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具体问题,最终基本都是由村民理事会化解。

统一了方向,建房又成了另一个问题。“全倒户都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很多建筑队根本不敢接全倒户的工程,尤其是整村推进这样的项目。”为了解决建筑队的后顾之忧,基层干部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由政府或者村委出面担保,让工程承包人先垫资建房,全倒户再慢慢还。

像沙氹坝村、田厂村、井唇村这样集中重建、整村推进的共有9个自然村,目前已全部封顶,后期我们还打算在村子里建小公园、篮球场等配套设施。”对于下一步的建设,黎东平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