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背后的改革逻辑

28.09.2015  10:34
今年内国家发改委多次提及“保7”有望,增强对中国经济信心的意图明显,但眼看进入三季度,国民经济依旧面临巨大压力,外界对于“保7”的担心日增。对此,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称,不低于6.5%的GDP增速将被视做约7%,中国有信心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原标题: 7%背后的改革逻辑

  今年内国家发改委多次提及“保7”有望,增强对中国经济信心的意图明显,但眼看进入三季度,国民经济依旧面临巨大压力,外界对于“保7”的担心日增。对此,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称,不低于6.5%的GDP增速将被视做约7%,中国有信心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事实上,不久前中国社科院发布蓝皮书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低于7%,为6.9%。不难看出,各方对GDP增速“破7”预期强烈,但在就业形势平稳以及批量改革不断大踏步前行之时,经济的良性发展远比数据本身更重要。

   7%承压

  据多家媒体报道,盛来运称,GDP增速维持在7%左右的区间为6.5%-7.5%。这就意味着,即使今年的GDP增长低于7%或破7%,只要是在6.5%以上,也算是达到全年增长7%左右的目标。业内普遍认为,尽管有多项财税政策保驾护航,但进入三季度,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并未减弱,如果统计局的表态属实,则可看做是默认了全年GDP增速“破7”的可能。

  此前,已有数家机构对全年GDP增长速度表现出悲观看法。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低于7%,为6.9%;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也于近日将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从之前的7%下调至6.5%,四季度预测从7.2%下调至6.6%。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进入今年最后3个月,经济运行风险仍存。一方面,9月财新PMI再度回落,8月PPI也继续处于下行通道,预示着制造业仍面临比较严峻的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股市持续震荡加剧投资者的不安情绪。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经济内生动力依旧不足,三季度经济仍是寻底的态势。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各项经济数据疲软,今年三季度“破7”或已成定局,“去年四季度的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反弹,给今年四季度带来了不小压力,加之下半年以来各市场交易清淡,金融业服务业对GDP贡献值也出现下降,总的来说,今年后3个月,经济难见明显好转”。

   改革必要的“代价

  虽然经济难有大幅提升空间,但即使GDP增速真的跌至6.5%,也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出现了大问题。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目前存在的严重产能过剩,投资效益低下,就是盲目扩大投资所造成的恶果,而伴随着GDP的高增长,又出现了严重的通胀。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必须通过强势改革将原来存在于经济结构中的泡沫逐步挤出去。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预测处处长祝宝良分析,当前形势下,经济增速出现小幅波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6.5%-7%的这个增速本身是合理的,只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经济就没问题”。王军也认为,即使GDP增速未能达到7%的预期,也只是经济运行一个周期性的回落,是主动调结构所致。

  在中国社科院研究人士看来,今年国家出台的大量改革措施为未来发展打开了空间,但短期内宏观走势却不乐观。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袁富华认为,投资拉动资本驱动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人口生产率也出现下降。当前惟一的道路是依靠改革创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对中国经济进行的“年度体检报告”中曾指出,中国经济在2015年及以后可以接受6.5%-7%的增长预期目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从粗放型的高增长模式向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模式转型。

   不纠结数据

  “中国不必再以某个特别具体的数字为增长目标,而应制定一个以区间为基础的增长目标,这个区间在社会和政治上也能被接受。过去的增长模式在金融领域积累了很多问题,并造成了一些经济过热的问题。我们建议中国经济以温和适度的速度运行。” IMF专家马克斯·罗德劳尔曾这样说,事实上,不纠结数字之后,让人可以更加理性、清晰地看到,接下来多项改革将继续释放红利,中国经济正稳步前行。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就表示,下半年我国的政策工具箱内仍有多种工具有待挖掘。比如今年实施的地方债限额管理和总计3.2万亿元的地方债置换额度就能够缓解今年地方政府的还债压力,因为如果今年地方还款困难,就会影响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而影响到GDP。总体来看,无论是“保7”还是“破7”,给未来改革留出的空间都一样广阔,而深化改革所释放的红利能进一步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分析认为,在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的当下,投资或成为扭转经济颓势的一柄利刃。据悉,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七大类重大工程包已开工22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万亿元。今年下半年,更会有一大批大型项目集中开工,这将为下半年及全年的经济增长注入一针强心剂。

  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 实习记者 张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