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慕尼黑安全会议面面观

07.02.2015  05:23

  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背景资料:慕尼黑安全会议面面观

  第5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简称“慕安会”)6日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开幕,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出席会议。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国际秩序的崩塌”。

  【创办初始】

  慕尼黑安全会议,简称“慕安会”,由德国人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在1962年创办,其前身是以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为重点议题的“国际防务大会”,首届会议于1963年举行。创办初期,慕安会是西方政治、军事界的一个自由论坛。论坛主办方邀请一些国家的部长、议员、武装部队高级代表和媒体代表参加,重点讨论欧洲与美国关系中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除1991年和1997年外,慕安会每年举行一次。

  【论坛发展】

  随着论坛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慕安会关注的重点已不仅仅局限于跨大西洋关系,而是更多地关注全球安全问题,其中包括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维护地区稳定、新能源发展、网络信息安全等。

  1995年,慕安会首次邀请俄罗斯代表与会,并首次提出北约东扩原则。1999年,慕安会扩大了与会人员的范围,首次向中东欧国家和商界代表开放。亚太地区的发展与和平成为重要议题之一。

  【观点交锋】

  随着议题不断扩展,慕安会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高规格安全政策论坛,是各国高级防务问题官员及专家就国际重大安全问题阐述立场、交换意见的重要平台。

  由于明确的“纯论坛”定位,慕安会没有决议,没有宣言,与会者所要做的就是发表观点,畅所欲言,不同主张和观点均在这里激烈交锋。

  2003年2月,德国外长菲舍尔在慕安会上对美国“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提出了尖锐的批评。2007年2月的慕安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公开抨击美国的外交政策,称美在全球滥用武力。2013年,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在会上提出欧盟应建立完全由议会掌控的“欧洲军”,但遭丹麦政府的反对。丹麦认为,派兵问题属各成员国议会权限。

  【中国参与】

  1999年,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慕安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受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委托在会上发言,阐述了中国在国际安全政策方面的立场。

  上世纪末,中国领导人针对冷战后国际安全问题的新特点,明确提出国际社会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新安全观不但成为中国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价值观,还日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

  2010年2月,时任中国外长杨洁篪出席慕安会并作开幕演讲。这也是中国外长首次出席这一会议。会上,杨洁篪呼吁国际社会在多极化、全球化进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合作的姿态谋对策。在此平台上,中国不仅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还让与会者明白中国在涉及核心问题时坚决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