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0城包容度排名 胸怀最大还是东莞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有时候,国家或者城市的竞争力,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如何成为资源自由交流的中枢,在于能否汇聚全球性的资源。在全球近现代国家发展历史上,移民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往往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家如此,城市亦如此。
能否容纳足够的移民,不仅是一个城市开放度和包容度的体现,更是其有无强大社会自我更新能力的体现。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博大胸怀、是否具有包容性,人口结构是最直观的维度,特别是能否容纳外地人、能否广纳四方豪杰,是判断一个城市包容能力的最核心标准。
基于此,我们推出“2015中国重点城市包容度排行榜”。此榜单的衡量标准为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以得分高低进行排名。最终有40个城市进入这一榜单。
中国最博大包容的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60%以上,吐纳四方,胸怀天下。
入选城市:东莞,深圳。
东莞的发展奇迹,本身就是一种博大与包容的胜利。港台提供资本,内地农民工提供劳动力,香港和深圳的全球贸易网络,则使得这个世界工厂的产品可以卖向全球市场。其间,酒店业也迅速崛起。酒店代表着一个地方人口流动的强度,有数据表明,东莞有90多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20多家,是全球星级酒店密度最大的城市,这本身也是一种开放的标志。
一直以来,深圳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移民城市,以其博大开放的文化、融汇百家的气度,率先成为中国设计创意之都。但是,自上世纪后期开始,随着深圳发展战略的变化,其包容性有所下降,2008年,深圳的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74%,至最高峰,其后则开始逐步下降。近年深圳房价飙升,一方面说明这个城市潜力巨大,被普遍看好,但是也推高了生活成本,阻遏了部分青年的求生之路。长久来看,过高的房价将伤害深圳的城市活力,降低其包容性,值得深圳警醒。
对于深圳和东莞这样的城市来说,不一定非要做城市中的贵族,放低姿态,知雄守雌,为天下溪,更可吐纳天下,成就雄浑博大。
中国著名包容性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30%以上、60%以下,具有显著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城市知名度高。
入选城市:佛山、厦门、上海、北京、苏州、广州、天津、珠海。
这个城市群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闻名全国的制造业工厂,吸纳了全国性的劳动力,如佛山、苏州。另一种是全国性或者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比较强的包容能力。北京、上海是典型的国家中心城市。厦门也非常值得关注。福建总体 经济 在沿海并非最强势,厦门身边还有福州,但是,厦门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却独步东部沿海,甚至超过了上海和杭州等经济和人口重镇。
北京是一个复杂的城市,这里有三个世界。第一个是权力世界,第二个是老北京势力,第三个是以CBD为代表的民间世界和外来世界。
权力、传统与市场三大力量的博弈,使北京的包容度和开放性充满争议,2014年通州区出台的史上最严苛的非京籍子女幼升小政策,引起了广泛的质疑。而不久前北京推出积分落户的政策,也被外界视为门槛太高,诚意不够。
最近,一篇关于北京应该有5000万人口的文章颇为流行,引起巨大争议。不过,按照北京的资源拥有率,至少应该容纳3000万人口,现在的北京人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作为首都,净流入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只有38%,还是太低了,按照我们的标准,至少需超过50%以上才算及格。北京应抑制权力之手,更加开放包容,而非逐步走向封闭。
天津同样如此,前不久天津取消蓝印户口,以及限房限车,被认为不智之举。天津处于北京之边,在中国的市场体系和权力体系中都很难自处,唯有加大开放力度,建设包容之城,容纳四方人才,才有可能在区域竞争中胜出。
佛山大器晚成,底蕴深厚,本土经济、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达,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城市。在众多地方遭遇发展危机的时候,佛山逆势上扬,后劲充足,未来不可限量。未来佛山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争取成为中国的另外一个工业设计之都、创意之都。
珠海正在进行再造,尤其是横琴的发展,势头强劲。珠海目前总人口比较少,是一个适合养老之地,未来若能够再增加100万以上人口,将更富有活力。
中国主流包容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以上、30%以下。区域内移民比较多,相对开放宽容。
入选城市:乌鲁木齐、无锡、嘉兴、鄂尔多斯、常州、呼和浩特、三亚、南京。
无锡、常州、嘉兴等均为区域性经济重镇,吸引了众多劳动力,尤其是制造业劳动力。
鄂尔多斯虽有“鬼城”之忧,但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 投资 客和采矿人。其对外来人口吸引力不可低估,未来若持续如此,可去“鬼城”之困。
南京既是本省的省会城市,又是全国性开放城市,在吸引本省和全国流动人口方面,均有一定功能。
三亚位居天涯海角, 旅游 胜地。除游客外,也多有外来人口常住,尤其来自东北的移民众多。近年三亚因“宰客”事件频发,声誉受损,不过其天赋出众,未来仍然值得期待。当然,这需要更加开放包容,在软件建设、社会管理上加大改革力度。
乌鲁木齐和呼和浩特的入选令人惊喜。作为中国最大面积的两个边疆区域的首府城市,这两个城市不仅是各民族的聚居地,亦是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居民闯边关的传统目的地。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新疆成为前哨。其实在此之前,新疆就吸引了陕西、甘肃等大西北地区乃至广大内地的移民。乌鲁木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确保边境安定、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石。保新疆平安,需要更博大开放的心态。
呼和浩特则是山西、河北等地“走西口”的首选,尤其是对山西人的吸引力至今绵延不绝,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的方言,基本是晋语体系,其包容度亦可见一斑。
中国容量潜力巨大的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5%以上、20%以下,有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或国家中心城市的潜力,但是目前开放性还不够,没有容纳更多的移民。
入选城市:武汉、杭州、贵阳、昆明、成都。
武汉和重庆,是中国未来容量潜力最大的城市。
武汉为中部崛起之支点,内陆中心城市,在长江经济带中处于“龙腰”地位,是中国的“未来之城”。随着中国内需振兴以及全面发展战略的推行,武汉迟早将成为中国的三大城市之一。也因此,武汉当下的包容能力,相对未来愿景差距很大,需要扩大开放。作为“天下之中”,武汉最有天赋成为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吸纳四方移民,加冕国家中心城市。
与上年相比,武汉增加了十几万人,未来应该加大人口流入。我们一直认为,中国应增加更多国家中心城市,扩大10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数量,而非限制发展1000万人口城市。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立未来设立更多中心城市战略,武汉应首当其冲。武汉崛起为中国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为期不远。
杭州成为潜力最大城市,既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期待。作为中国发达省份的省会,杭州的排名应该更靠前。但是最近几年,杭州某些方面的改革出现倒退,比如学着北京搞“限车牌令”。杭州在上海身边,人口和资源本来就面临激烈竞争,应该深化改革,打破阻碍资源和人口流动的障碍,比如取消限制外地车牌等等,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气度,在未来的长三角赢得一席之地。
贵阳能够入围最有潜力城市,同样令人惊喜。贵州省是欠发达地区,但是最近几年省会贵阳发展迅速,尤其是大数据产业独树一帜。这座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为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做出了榜样。贵阳也与襄阳、衡阳一起号称“三阳”,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这些也都成为贵阳吸引外来人口的重要因素。
昆明首次入选最有潜力城市,实至名归。这也是一个被低估的城市。未来随着中国与东盟诸国的深度融合,昆明在全国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而随着中国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劳动力日渐枯竭,未来中国或将开放东南亚移民,果如是,可以预计昆明将流入更多东南亚青年劳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昆明可以成为整个东盟的经济首都。
成都是成渝经济区的双核之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成都和重庆两地都希望能够成为西部区域发展的“领头羊”,成渝之争由来已久,多有消耗,这对于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都极为不利。而成渝经济区规划力求破解行政壁垒,实现成渝经济一体化,只是目前还是竞争大于合作。作为中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成渝经济区域内有2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1.76座,是西部密度最高的城镇密集区,如何统筹发展,是一个非常考验执政者的大课题。
有评论称,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务院规划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其对西部经济的带动作用要突出,而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要有南京、合肥、杭州之于上海的心态,这样,成渝经济区才能避免“暗战”,从而真正走向合作。
无论如何,成都未来需要更包容的气度,才能在成渝之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国有待提升包容度的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到15%,但是超过0%。本应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但是目前还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其包容性和开放性,与城市地位不太对称。
入选城市:济南、沈阳、福州、合肥、西安、营口、唐山、南昌。
唐山、营口分别为河北省和辽宁省经济重镇,但是其经济实力和开放度不成正比,对于人才的吸附能力还有待加强。
济南、沈阳、福州、合肥、西安、南昌等均为省会城市,但是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人口均被周边强势的经济区所吸附,尤其是西安,为西北最重要的城市,未来通过改革,潜力巨大,可成为西北改革开放高地,在包容性方面更进一步。
南昌和沈阳也没有凝聚足够的本省民力,使本省沦为人口流出大省。差距,不仅在于经济发展的硬件,也在于软件,未来不仅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亦需更多社会改革,增强开放性。尤其是东北三省,老龄化严重,青年缺失,为未来发展大患。
中国最易被本地人遗忘的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为负数,常住人口没有本地户籍人口多,人口外流严重。本地人对当地发展信心有待加强。
入选城市:十堰、扬州、南通、南宁、邢台、重庆、韶关、徐州、遵义。
入选的城市,涉及到两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即江苏和广东。江苏的南通、扬州、徐州,主要是离上海太近。人都跑上海去了,外地来的人不足以填平本地人离去的大坑。而韶关作为广东重镇,很多青年人都去珠三角谋生,成为广东人口流出大户。这也凸显了广东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珠三角发达,但是非珠三角相对塌陷,未来在区域发展平衡、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广东需要为全国做出表率,这是改革先锋应有的责任。
十堰入选,在意料之中。在二汽总部搬迁到武汉之后,这座城市元气大伤,其替代产业的发展还需时日。全国性的产业转移,以及长江中游发展战略,将给十堰带来重生的机遇。我们祝愿十堰能够抓住这次机会。
北京的“灯下黑”效应举世皆知。邢台的人口流失也非一日之寒。未来,随着北京的首都功能的疏散,以及保定、石家庄的崛起,将对河北南部的人口外流起到遏制作用。保定以南的河北区域,人口规模5000万以上,足以成为独立的一极,与京津鼎足而立。
重庆入选被本地人遗忘的城市,应该出乎很多人意外。重庆是西南的中心城市,也是一个城乡分立、发展不平衡的地区。重庆有庞大的农村人口,一部分到流入市区,一部分流出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谋生。未来,重庆需要以更快的发展,吸引本市户籍人口的回流。当下重庆发展速度冠绝全国,是中国发展潜力最大的两大城市之一(另一城市是武汉),其未来值得期待,假以十年之期,必有大变局。
贵州人口外流,举国皆知。而遵义人口,不仅流向沿海,也流向最近十几年逐步崛起的重庆。不过,遵义近年来GDP增速一直在14%上下,发展势头强劲,这将对人口回流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未来中国劳动力将部分从沿海向内陆回流,若遵义能够吸引上百万外出的户籍人口回流,将大大改变当下格局。祝这座红色城市好运。
(本文作者罗天昊,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标准排名特邀研究员。)
(注:本文选用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