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 介入栓塞微创高效

26.05.2016  11:58
擅长:脑肿瘤、脊髓肿瘤、颅脑外伤、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包括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内动脉狭窄等神经介入手术,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

  今年4月的一天,一名84岁的高龄女患者蓝婆由外院紧急转诊到市人民医院,当时患者头痛、呕吐、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等圆等大,情况十分危急。经头部CT,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经紧急处理后,为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建议直接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若术中发现动脉瘤则立即行栓塞治疗。患者年纪大,手术风险大,术中术后一旦出现并发症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家属再三考虑后同意手术治疗。在医护人员通力协作下,共放置6个弹簧圈,成功将动脉瘤致密栓塞,术后效果明显,患者神志逐渐清醒,对答正常,恢复后顺利出院。

  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劲松介绍,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生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早期手术。据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目前对颅内动脉瘤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治疗已达上千例。

  主动筛查才能及时去除脑动脉瘤

  李劲松告诉记者,脑动脉瘤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先天性因素;②动脉粥样硬化;③感染;④创伤。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脉瘤。据介绍,脑动脉瘤常见于50-70岁的人群中,该病在被未发现之前,前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常见偶发头晕、颈硬等感觉,很少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脑动脉瘤破裂,往往会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故而脑内动脉瘤常常被称之为颅内的“定时炸弹”。因此,对脑动脉瘤的预防应倡导早检查早治疗。李劲松建议,45以上人群应将CTA和MRA列入常规体检项目中,以便及时发现脑动脉瘤。确诊后,应及时处理。

  栓塞治疗微创高效

  脑动脉瘤治疗方法目前有两种: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栓塞术)和开颅手术(动脉瘤夹闭术)。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血管内介入治疗就在患者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将很细的管子放到动脉瘤内,往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从而闭塞动脉瘤,达到治疗效果。它是一种微创手术,其优点是手术时间短、不需要打开颅腔、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高龄患者也可做。但这种方式不适合颅内血肿多且大的病人。开颅手术可适用于脑内血肿多的病人,但其缺点是需要打开颅腔,创伤相对较大。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因人而异,考虑动脉瘤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患者年龄和身体一般情况等。对脑动脉瘤未发生出血,且瘤肿较小的病人,进行栓塞治疗相对来说更加微创高效。

  相关链接:

  神经外二科开放床位50张,拥有进口呼吸机、降温毯、多功能监护仪、脑室镜、蛇牌显微手术器械、进口手术显微镜、进口菲利浦DSA、16排CT、1.5T磁共振等先进设备。开展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性出血、颅内肿瘤、脊髓肿瘤、脊髓血管病变、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神经介入治疗在粤东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本期健康护航使者:

  李劲松: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脑肿瘤、脊髓肿瘤、颅脑外伤、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包括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内动脉狭窄等神经介入手术,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

  (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