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慈母苦撑5年脑瘫儿终喊妈 忧,高额康复治疗费无着落

22.02.2016  10:53
听自己的孩子叫一声“妈妈”,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但梅县区南口镇竹香村的陈利萍却足足比别人多等了四年。日前,患有脑瘫的5周岁儿子温瑞涛模糊的一声“妈妈”,让她感动得泪流满面。对此,她喜忧交加,喜的是孩子有了康复的希望,忧的是20多万元的高额康复治疗费无着落。

陈利萍在喂儿子吃饭。

  ●本报记者  严海苑  实 习 生 曾晓春

  听自己的孩子叫一声“妈妈”,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但梅县区南口镇竹香村的陈利萍却足足比别人多等了四年。日前,患有脑瘫的5周岁儿子温瑞涛模糊的一声“妈妈”,让她感动得泪流满面。对此,她喜忧交加,喜的是孩子有了康复的希望,忧的是20多万元的高额康复治疗费无着落。

  家贫导致治疗断断续续

  2010年年底,小瑞涛的降临给陈利萍全家带来一片喜乐。然而,八个月后,小瑞涛却表现得和其他同龄孩子不一样,反应迟钝,不会翻身,不会爬。陈利萍带小瑞涛去梅州市人民医院检查,不料诊断结果竟是脑萎缩。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给孩子做了3个疗程的治疗,花光了家里的积蓄2万元。由于实在没钱,而且孩子太小,2011年便暂缓了治疗。孩子直到2周岁还不会走,看到孩子这种情况,陈利萍和家人都非常焦急,但苦于没钱,只能在家里自学给他做康复训练。2013年,当听说6周岁以下孩子可以去市残疾人康复医院免费康复治疗后,他们便带孩子去了那里,经过康复训练,小瑞涛学会了走路,但也只是勉强能走。

  “去年,他满5周岁了,只会走路,但手脚不灵活,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会自理。”想起儿子的病症,陈利萍止不住地流泪。她说,他们一家六口人,大女儿还在读小学三年级,两位老人一个眼睛残疾一个患有糖尿病,而她因为要照顾儿子早就辞去了工作,只有丈夫一人打工养家。多年来,他们省吃俭用,再加上亲友的帮助,终于筹集到5万元,并于去年3月带孩子到广州三九脑科医院治疗。

  持续治疗有望康复

  针灸、电疗、推拿、言语训练……在医生的细心治疗和陈利萍的精心照料下,小瑞涛学会了翻身、下床、走路、开口说话,一点一点地出现了奇迹。“这声妈妈我足足比别人迟了四年,可是我依然非常开心。我不怕等,不怕迟,就怕没机会!”陈利萍如是说。

  “目前小瑞涛只是断断续续地做了一个疗程的干细胞移植,医生说他是普通的脑瘫,做四个疗程的干细胞移植加上长期的康复训练孩子就有望实现生活自理。”陈女士很无奈。她说,现在很多东西孩子都懂,但是不会表达,这给了他们很大的希望。然而,对于20多万元的治疗费,他们实在无法负担,希望好心人救助。

  如果您愿意帮助温瑞涛,请与其母陈利萍女士联系。联系电话:13723647716。账号:6212262007002333535(中国工商银行)户名:陈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