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答卷|东莞扶贫干部董洋:建一座桥,圆一村人的梦

01.02.2021  01:50

按计划,投资2800万元的联大桥将于今年6月竣工通车,圆了联俄村2000多人的梦想。我一定要开车到桥上走一下。”东莞市委政法委驻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联俄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董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联俄村是目前韶关市始兴县唯一保留渡口的行政村,随着大桥的加快推进,这一历史将被改变,村民将告别轮渡,出行不再受限。

在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联俄村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基础+扶贫”的脱贫之路,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截至目前,村集体收入提高到30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86元提高到2.1万元,远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8951元的全省标准,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修桥、“造血”,迈好乡村振兴第一步

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田间,去当第一书记,如何跨过这些身份和工作内容的转变?董洋用自己的方式做了尝试——不开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东莞来到联俄村。

先乘坐火车,再转坐汽车,然后搭乘摩托车,最后坐轮渡,董洋历时7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轮渡成了他此次出行印象最深刻的一幕,特别是在下雨天河水上涨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路通则财通。让联俄村村民出门不再绕远路,成了董洋最为牵挂的事情之一。2019年5月,董洋来到联俄村后,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邀请省、市、县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到村指导,着力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2020年10月,总投资2800万元的联俄大桥在村民的翘首以盼中立项开建。未来,韶关市始兴县唯一保留渡口的行政村将成为历史。

按计划,联俄大桥将于今年6月竣工通车,圆联俄村2000多人的梦想。我一定要开车在桥上走一下。”董洋深有感触地表示,天堑变通途,联俄村几代人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

不但如此,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联俄村多年以来缺乏支柱产业,村民收入及集体经济难以提高。不少贫困户因病、因残、缺乏劳动力等原因难以脱贫。

在联俄大桥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联俄村产业“造血”的发展已然走上正轨。

产业、就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没有扶贫产业,只靠‘输血’,无法‘造血’,脱贫致富是不长久的,必须给联俄村发展注入活力,弥补产业短板。”董洋介绍道,脱贫攻坚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迈好乡村振兴第一步。

董洋推动发展优质稻绿色基地、农光互补基地、电商平台、入股县扶投公司等产业项目,协调推动总投资达5亿元的农业种养综合体项目在联俄村落户,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发展后劲。

在此之前,2016年5月以来,东莞市委政法委结对帮扶联俄村脱贫攻坚,4年间,通过扶贫引导资金、单位自筹、慈善捐助等渠道累计投入677.91万元。

截至目前,联俄村全村逐步形成了光伏、黄烟、香米三大主导扶贫产业和杨梅、台湾土南瓜、花生油、番薯、西瓜种植等特色产业。

只要用心用情,把群众的利益时刻装在心里,就有动力履行好职责。没有什么比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更让人感动。”董洋表示。

截至2020年底,联俄村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贫困户44户98人100%脱贫,村集体收入提升到30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86元提升到2.1万元,远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8951元的全省标准。

党建引领 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有了产业扶贫“造血”,如何持续发展?

没有党和政府扶贫脱贫的好政策,就没有联俄村的今天。在脱贫攻坚一线,支部强起来,群众才能富起来。联俄村通过实施‘头雁’‘青苗’‘先锋’‘牵手’工程,改选了班子,吸引了人才,让党旗飘了起来,让党员站了出来。”董洋表示,以党建为引领,联俄村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基础+扶贫”的脱贫之路。

为了更好地加强党建引领,董洋协调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兴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广场、红色教育基地、安全渡口等项目,推动联俄村成为韶关市抓党建促脱贫的亮点村。

通过党建引领,联俄村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9年底摘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2020年5月,100%完成贫困户脱贫任务。贫困户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

2020年,韶关市委组织部将联俄村作为打造全市抓党建促脱贫亮点村、名片重点打造,全市党建服务中心示范点于2020年底竣工。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通过帮扶,联俄村的贫困发生率、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人居环境、村道建设、饮水安全、水利电力设施、电视信号和宽带服务、公共服务、党组织建设等指标实现高质量完成。

不管是我,还是东莞市委政法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都将持续用力,上下一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董洋对此充满信心。

文字:张华桥

摄影:曹雪琴 视频:曹雪琴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