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保洁”遇阻根在“一厢情愿”

10.09.2014  12:29

  话题缘起:9月1日,南昌大学正式推行“自主保洁”,辞退保洁员并让学生自主负责寝室和楼层的保洁。9月5日,472名学生联名上书校长周创兵, 反对自主保洁,称校园民主不能动摇。学生“自主保洁”利多还是弊大?

  ■殷建光

  笔者认为,“自主保洁”遇尴尬,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学校教育中流行的“一厢情愿病”。

  所谓“一厢情愿病”,就是教育者总是认为自己的工作举措符合教育规律,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他们忽略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最终结果并不理想,甚至导致学生的反感,以至于反对。就是俗话说的出好心办坏事。

  其实,自己认为的“好心”,在受教育者那里,不一定是好心。比如这个“自主保洁”,说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应该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办法,应该考虑到时代的分工已经非常细化,应该考虑到市场经济时代劳动应该由市场决定的,等等。如果教育工作者走出单一思维走出一厢情愿病的阴影,用多元思维去考虑这个问题,怎能会有这次改革的失败呢?

  在近期的采访节目中,南昌大学的校长对这次改革依然很坚决,认为本身没错,关键是要考虑完善,进一步完善相关举措。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符合市场规律、符合时代的特点的教育思想,治疗“一厢情愿病”树立“两厢情愿”思维,自主保洁的推动需要落实“自主”,民主推动。

  其实,不仅是“自主保洁”的推动如此,所有的教育举措推动都如此,现代教育的灵魂应该是“两厢情愿”,不是生拉硬拽,更不是强力推行。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在接受采访中指出,这样的改革,可以一小块一小块的推进。我认为,这个思路很好,好改革需要好实践,一厢情愿搞冒进、造规模,不会有好效果。任何教育举措的推进都必须以步步推进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