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课、选专业和毕业!华师本科改革力度很大
3月30日下午
华师召开2017年人才培养工作会议
会议透露,学校将进行全面的人才培养改革
究竟有哪些大改革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据介绍,此次方案修订,对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表述,构建了核心素养体系,对通识教育、大类教育、师范教育、创新创业教育、5门公共必修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构建了全新的非正式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以实现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学校希望,“立德树人,追求卓越,自主发展”和“学习、审思、创新、自主、合作、担当”能够成为本科教育的标识。
根据修订意见,华师将致力于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体制机制三位一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倡导全人教育,彰显师范特色,以正式课程为核心,构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互融互通、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对独立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
看到上图是不是很困惑
下面我们马上来解读一番
什么是正式课程
正式课程 由公共必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大类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大类教育、专业教育形成“三层次,三核心”的课程主体结构。
公共必修课程 由“思想政治理论”、“军事教育”、“大学英语”、“大学体育”、“信息技术”五个模块组成,必修32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划分为“文化传承”、“艺术修养”、“社会研究”、“科学思维”、“道德推演”、“多元文化”和“创新创业”七大模块,每个模块开设若干课程,要求学生在每个模块中至少修读2学分,共14学分。
大类教育课程 按照学科专业相近原则,将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划分为“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体育科学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生化工程类”与“信息科学类”。
以大类划分为基础,设置大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包含该大类所涉各专业共同的必修课程(即大类核心课程)及该大类各专业指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为大类内跨专业选修课程。要求选修课程学分约占大类课程修读学分的1/4~1/3。原则上“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体育科学类”大类教育课程学分不超过30;“数学类”、“自然科学类”、“生化工程类”和“信息科学类”不超过40。
专业教育课程 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其中,专业教育课程选修学分至少是应修学分的1/3;专业教育课程可供修读的学分总量至少是应修学分的2倍。原则上“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体育科学类”专业教育课程学分不超过50;“数学类”、“自然科学类”、“生化工程类”和“信息科学类”专业教育课程学分不超过60。
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各专业应根据培养目标、核心素养,合理安排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各6学分,合计12学分。
首次提出非正式课程
方案提出,培养完整意义上的人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培养,需要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共同承载,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学校按“人人自主,人人参与”的原则创设非正式课程,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非正式学习纳入培养方案。
非正式课程按项目开展,以小时的形式记载,实施零学分小时制。小时为完成项目所需的有效时长。学生每周完成项目安排1小时为标准小时,每个项目最低4小时,最高16小时。
课程模块分为“思想引领”、“创新创业”、“全球学习”、“朋辈教育”四个模块,学生可自主选择参与的模块与项目。要求至少参与8个项目,累计完成80小时非正式课程学习。
师范教育课程改革
师范教育课程由理论课程、实践研习和教育实习模块组成。
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基础”、“学科教育”和“素养拓展”3个模块,必修10学分,选修8学分。实践研习包括“访谈”、“见习”、“演练”和“创新”4个模块,要求完成80小时;教育实习安排12周“教育实习”环节和2周“教育研习”环节,12学分。
如何才能毕业
学生须同时完成正式课程学分与非正式课程小时要求,方可获准毕业。
毕业学分与毕业小时结构 正式课程毕业学分由以下6个部分构成:(1)公共必修课程应修学分;(2)通识教育课程应修学分;(3)大类教育课程应修学分;(4)专业教育课程应修学分;(5)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应修学分;(6)自由选修学分。学生完成(1)~(5)学分修读要求的同时,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需要,在通识教育、大类教育、专业教育模块中任选课程,要求至少完成6个自由选修学分。非正式课程至少参与8个项目,累计完成80小时。
非师范专业毕业要求 原则上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体育科学类各专业毕业总学分控制在144学分以内;数学类、自然科学类、生化工程类、信息科学类各专业毕业总学分控制在164学分以内。非正式课程至少参与8个项目,累计完成80小时。
师范专业毕业要求 以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在非师范专业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加修30学分师范教育课程,并完成实践研习80小时。实践研习小时数可抵冲非正式课程小时数要求。
看完培养方案的细则
大家心中肯定有很多疑惑
就大家关心的地方
我们采访了学校教务处
快问快答
问: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何时正式实施?
答:培养方案作为学校未来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理念,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学校目前正在在推进的和实践的,将会尽快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行。
问:培养方案的实施,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要求吗?
答:从2017年开始,学校将取消大类招生,改为专业招生;同时,取消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和勷勤创新班的建制培养。
问:公共必修课程将如何改革?
答:学校将强化实践育人,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公共必修课程改革,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资源,开展“大班通讲,小班分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与公共必修课正式课程相对应的非正式课程体系,提高公共必修课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大学英语课程为综合课程,包括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4个模块,采用模块化分项教学模式。口语和写作教学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辅助相结合的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听力和阅读教学采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任何阶段,如获得雅思(IELTS)6.0分、托福(TOEFL)70分或剑桥商务英语考试(BEC)B2证书,则可免修尚未修完的大学英语课程。
问:教师教育改革将如何改革?
答:学校将实施与学科专业教育相对独立的教师专业教育。以师范养成、走向卓越为师范教育改革的主体思想,以教育情怀、教师智慧为师范教育目标的两翼,创新“实学、实训、实习”一体化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培养能够适应并引领基础教育变革的骨干专家型教师。
问:学校将如何保障培养方案的运行?
答:修订意见第15条指出,学校将推动机制改革。以本科教学为中心,探索面向学科专业的学院制、面向学生服务的书院制、面向教学管理的大部制(本科生院)的本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经费投入优先满足教学工作,保障日常教学运行的顺畅性;增加教学专项建设经费,确保国际化培养渠道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完善教学经费支出结构,增强本科教学改革的创新性。
问:培养方案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答:修订意见第14条指出,学校将完善激励约束制度。以卓越教学为导向,完善教学激励约束机制。合理设置生师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满足本科人才培养基本需求;要求全体教师参与本科教学,合理体现教师教育教学绩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提升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与教学创新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投入一流本科教学建设。
问:学校“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将如何实施?
答:2017年为“互联网+资源”建设公共课程建设年,本年度主要进行公共必修课程、核心通识课程、学校平台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开放在线课程建设。建设目标是:实现我校本科课程“互联网+教学”应用的覆盖率达到60%左右。
主要建设任务如下:1.进一步完善课程平台建设;2.进一步扩大高密度WIFI覆盖区域,逐步覆盖到办公区域;3.完成2017级本科生第一学期需要修读的公共课程必修课程和平台课程的开放在线课程建设。
2017年,优先推进“形势与政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到2020年,全部理论课程完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上线应用。2017年,“军事理论”完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上线应用。到2018年,“英语听力”和“英语阅读”2门课程完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上线应用,“英语口语训练”和“英语写作训练”2个网络辅助系统完成建设并上线应用;“公共体育理论”完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上线应用;“大学信息技术”完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上线应用。
问:方案提出,到2020年,使具有出国学习经历的本科生比例达到在校本科生规模的10%。这个目标如何实现?
答:学校将加强公共外语改革,奠定本科生出国学习基础。首先,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优化公共课程英语的教学框架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支持学生开展“互联网+”自主学习。将雅思(IELTS)、托福(TOFEL)等外语考试列入选修课程;开设《出国英语》等更多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强化专业英语教学;加强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联动,推进“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其次,增加公共外语种类。增加德语、法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语种为学校公共外语课程,作为本科生的第一外语;建设公共外语在线开放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学校将拓展学生出国学习资源各学院每年应新增1-3个本科出国学习项目,到2020年,各学院主导的有效合作的本科出国交换课程学习项目数,应不低于学院招生专业数量。
第三,学校将优化本科生出国学习资助流程。设立国家公派留学、学校公派留学、课程交换、短期交流等四类出国学习奖助项目,提供给本科生自主选择申请。
问:学分制对学生将有哪些影响?
答:修订意见第13条指出,学校将以学分制为依托,改革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以灵活的专业确认制为中心的学籍注册体系、以自主选课制为中心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以弹性学制为中心的毕业审核体系,保障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的权利,支持学生自定节奏安排学业进程。
学校将通过对“学籍注册—教学运行—毕业审核”整个教学运行流程的改革与规范,真正实现学生的“三自主”(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毕业)。学生将可以不限年级、不限专业、不限次数,只要通过转专业的考核,就可以实现转专业。
学校将实施专业收费与学分收费相结合的收费制度,建立更为灵活的学制,建立学分认定制度和学分银行,全面规范教学运行各环节,打破专业、年级、校区限制,全面保障学生的选课自主权。
此外,学校还将通过全天候排课,盘活课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华师读书
既可以自主选专业
又可以自主选择毕业
真是幸福感满满的
制图丨江豫
摄影丨李宁 刘博瀚 王首农 杨家俊
作者/通讯员:郑宇云 黄秀婷 苏华婉 张晗 苏碧莹 丁振球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