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传承永继

30.07.2014  12:24

  □梁 焕

  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发展的时代,也被人趣称为“小”时代,从社会整体发展看,小时代也需要大方向。人们怎么保持对家国和文化的认同,从而使文化向心力、民族凝聚力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的可靠依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借参加媒体会议的机会到了梅州,从梅州深厚原生的客家文化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客家人,就是中原地区的先民为了躲避战乱,不断南迁,持续近千年逐渐形成的一个汉民族支系。梅州作为客家人的形成和聚散地被称为客都。我在梅州学到了一个字,字典上查不到,电脑输入法打不出来,可客家人一直挂在口头,用来指自己:“公式”(发音和字义都酷似中原人民口语中表自称的一个字“俺”)。在中原先民的迁徙中不断会被问到“客从何处来”,这些迁徙者的后代也这样不断地问自己,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翻出他们的族谱,详细指出他们一代代祖先故居的地方。他们对别人介绍自己是一直说的是“公式系客家人”。客家人的“公式”也有对远方故土的淡淡乡愁缠绕在里面。

  在这些拖家携口,背井离乡的先民队伍中,有人背负着记载中原灿烂文化的典籍,有人背负着祖先骨灰坛。筚路蓝缕,来到人迹罕至的荒山僻壤,开荒耕种,繁衍生息。没有因为远离故土而淡忘了自己的根,文化和祖先一直是客家人最重视,视为生命根本意义的两点。一是文化传承、一是血缘传承。“公式系客家人”一直在客家人的口头和心上安居下来。再苦再累也要咬着牙让下一代读书,“十室之邑,必有一校”。无论山高路远还是虫狼肆虐,“四斋弦诵之声,不绝里巷”。客家人注重文化传承和敬仰祖先的传统使得客家人文风蔚然,人才辈出,从先人的“一门三进士、七代科名、五科五解”佳话,到涌现出孙中山、叶剑英、李光耀等划时代的人物。从梅州出来的全国各地大学校长达到237人,在中国光是来自梅州的两院院士就有22人。

  如今客家人遍布世界,但客家人的自强不息和文化传承已深入骨髓,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当祖国抗战救亡时、当改革开放需要建设家乡时、当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以客家人为代表的海外游子总是慷慨相助,同心协力。这凝聚力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得以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客家人的变在于寻找生存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客家人的不变在于坚持中华文化传承。

  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世界成了一个村,各种思想的影响如暴雨骤至,对青少年的影响尤大。流行风尚一时哈日,一时韩流。如果没有自己文化的根,缺少自己的文化自信,就会随风飘逐,附炎趋势,盲目跟风。近来台湾学生反服贸和香港的占中活动,之所以能被鼓噪而起,就是因为对祖国文化认同的疏离,和对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的淡漠。所以在强调个性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变在于学习掌握新的信息技术,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我们的不变在于更应该强调我们共同的灿烂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人不像失线的风筝般,没有方向,不知所终。才能保持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稿件来源:河南《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