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速度”背后的“南沙精神”
走进展览中心序厅,一面张开双翼的装饰展墙,生动地展现 广东 自贸区 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开发背景及战略高度。一拨又一拨的投资者前来考察明珠湾起步区,展览中心是第一站。
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滩涂,如今明珠湾已经成为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工地,并且高起点规划建设为服务珠三角、面向世界的珠江口湾区中央商务区,是南沙自贸试验片区的一个重要区块。
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凝聚着南沙建设者的使命意识和坚忍不拔的付出。从自贸试验片区挂牌以来,创新成为南沙这块“试验田”的一张名片:率先推行“一口受理”新模式,“一照一码”改革在全国率先拓展至工商、质监、国税等13个部门,全国首创政府购买查验服务、全国首创海关快速验放机制、全国首创“智检口岸”……众多全国首创、最快、最多成就了众所瞩目的广东“自贸区速度”。
透过“自贸区速度”看“南沙精神”,众多的创新举措,向外界展示的是一幅幅新一轮改革“拓荒牛”披荆斩棘、冲锋陷阵的画卷,展现着一条没有人走过的新路。南沙的建设者们,正在一天天改写和刷新这座滨海新城的“颜值”和“气质”。
实干快干
干事创业氛围吸引央企总部落户
俗话说,路通财通。凤凰二桥建设一度进展缓慢,纳入到明珠湾起步区灵山区块整体开发后,迅速发力,主桥结构在去年年底前合龙。凤凰二桥的建设时间十分紧迫,按照常规约需要30至36个月的工期,施工人员实现24小时三班倒无间断施工,压缩到仅22个月。
与路网一同铺开的,是明珠湾起步区的规划建设。起步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自贸片区明珠湾区块9平方公里位于其中。要把一片滩涂建设成为一个面向世界的平台,任务艰巨、人员短缺。然而,南沙已经站在一个新起点,处于起步腾飞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一批大项目来带动、支撑,发展的步伐更是慢不得、等不起。
明珠湾区开发建设办主任廖宗泽说,该办共有10名工作人员,但去年完成的工程投资超过20亿元,“很多都是员工们‘白加黑’‘5+2’打拼出来的结果”。
尽管条件局限,但所有的成员都不等不靠,迅速打开局面。廖宗泽说,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工作人员与村民打成一片,帮助村民规划留用地、提升村民居住环境,村里水质不好,工作人员帮助村里改善供水条件,村里河道有污染,工作人员就帮助清理垃圾,为村民打通公路和机耕道、建好路灯、修建污水处理厂。廖宗泽说,工作人员与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共享机制,村民寻求发展的愿望也非常迫切,工程推进颇为顺利。
每一天遇到的事情都是新的,大家摸索经验,边工作边学习。“明珠湾起步区定位为岭南智慧城市,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到IBM公司、通信公司以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去走访、学习,充实自己。”
看好新区、自贸试验片区的发展前景,也是被这里的工作精神所感动,到明珠湾考察、洽谈项目的投资者接踵而至。“我们要求企业入驻的必须是区域总部或业务总部,去年自贸片区挂牌以来,我们接待了超过50家的央企、省市骨干企业、大型民企。”明珠湾开发建设办副主任孔庆东说,涉及意向投资额已超1000亿元。
像这样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密集分布在南沙区大大小小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坐拥国家新区和自贸试验片区“双区”优势叠加的南沙,建设者们抱着你追我赶的激情,将南沙这块巨大的工地转化为投资的热土。
地铁4号线南延段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完工;南沙港铁路先行段已开工建设;完成12个骨干市政道路和跨江桥梁项目;2015年新落户总部型项目约50个……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背后都凝聚着南沙建设者们的汗水和智慧。
推动这座城市日新月异发展的,还有更多默默奉献的一线工人。南沙港岸桥司机张梓林在45米高的空中作业,但他并不觉得枯燥。相反,南沙港开辟了越来越多的航线,不同班轮、不同吃水量都影响操作。工作之余,张梓林就与同事们一起探讨心得,琢磨优化操作程序。张梓林每天的装卸效率从此前的250个柜提升到400甚至500个。
在南沙港的8年,张梓林见证了这里的变化:“以前这里是一片滩涂,没有桥,过来要坐船,而现在,像南沙这么现代化的港口在珠三角也是不多见的。”
舍得“割肉”
打破利益藩篱人人都是改革者
“找出体制机制症结”“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中央反复强调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关键作用。
在南沙的城市“硬件”打响翻身仗的同时,关乎这座城市的“软件”建设也发起了一场攻坚战。自贸区不是“税收洼地”,而是“制度高地”,制度创新成为自贸试验片区的首要任务。
制度创新的改革,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涉及的领域和碰到的问题更深刻,就必须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制度创新。“和以往有所不同,现在改革目的性更强一些,也更强调顶层设计,如何根据中央的原则性方案,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制定具体实施细则,都需要自己去闯。”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总经济师、自贸办主任潘玉璋说,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变化,背后都有很多艰辛的故事。
在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南沙率先推行“综合受理”新模式,一个窗口递交材料,要求12个部门24小时内完成,“有些改革甚至需要省领导来协调”。一位参与改革的公务员也感慨地说,为了确保改革能同步,经常需要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反馈。
南沙“一照一码”改革在全国率先拓展至工商、质监、国税、地税、海关、社保、统计等13个部门,实现“十二证三章”联办。潘玉璋说,仅仅一个代码位数,不同部门的代码位数不同,需要反复向上争取并修改系统,“打破部门信息孤岛,不仅需要观念的改变,还要有技术的突破”。
南沙的改革,还在以前所未有的责任意识、攻坚意识,以舍得割肉的勇气打破利益藩篱。潘玉璋说,南沙海关在实行“互联网+易通关”模式后,简化了办事流程,减少了信息输入,为商家减少了35元的费用开支。南沙政务办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综合窗口”打破了审批人员从受理、审批到出件权力一体化问题,使政务服务更加阳光透明,避免了权力寻租现象。
南沙地税局局长陈汉钗用“裂变”来激励内部人员改革:只要建议合理当场立项。为此,局里特意成立了三个小组,通过向上提出建议,对接上级政策与自贸区的衔接,提升纳税服务。局里工作人员纷纷提议开通税务地铁专列、微信办理业务等建议,最终都得以实施。
南沙地税局率先推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和委托代征税款(简称“三代”),就是计划财务处的工作人员提出来的,然后局里马上拍板由该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展开调研。“在手续费支付工作中,原先有7个审批环节,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感觉流程繁琐,最后提议简化为1个提交流程,‘三代’手续费的生成、审核、确认和支付环节当天就能搞定。”陈汉钗说,一个小小的改动,就有效解决了征纳双方权责不对等、纳税人申请意愿不强等问题。
深化改革就是要敢啃“硬骨头”,难免会出现失误或差错,如何挺直腰杆、甩开膀子,有所作为?陈汉钗说:“领导干部要多提供改革的动力,解决改革的困惑,重要的改革由班子集体决定,不把改革压力压在个人身上。”
在“破冰”的过程中,让潘玉璋感到欣慰的是,改革的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国家先后有18个部委出台了措施支持自贸区改革,省市也对改革非常支持;二是各个层次的同志也形成了改革的合力,改革共识增强”。
从无到有
新业态异军突起重构经济版图
在南沙这片热土上,一批“从无到有”的新业态正在崛起:跨境电商、平行进口汽车、融资租赁、跨境人民币业务……这正是对“只要给一个政策,也能从中淘出‘金’来”的一个生动诠释。
“今年前2个月,平行进口汽车业务量达到1700辆,超过去年全年。”南沙区口岸办主任张本华说。一般来说,平行进口汽车往往价格较高,一辆车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南沙瞄准的正是平行进口车百亿元市场。
一路走来,充满了挑战。去年6月,广州市商务委正式发布在南沙自贸片区试点平行进口汽车业务的方案,继上海、深圳、天津后,成为国内第四个试点城市。而在此之前,南沙口岸也从未涉足整车进口业务。
“南沙平行进口汽车起步是在去年10月。”张本华说,平行进口汽车打破了原有经销体系,货源渠道非常窄,南沙首先广开货源,与国际贸易商建立友好的销售渠道;在硬件设施上,提升龙穴岛口岸为一类口岸,以便开展整车进口业务;在进口流程上,向商务部申请配额,并得到海关、国检、质检等部门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为解决消费者最担心的售后服务等配套问题,南沙先后逐步引入保险、金融、担保、汽车改装、维修等综合配套服务。“我们开出了首笔平行汽车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南沙金融局副局长程明庆说,进口商凭借信用证在厂家订车时,厂家凭购车合同,银行发放贷款,有效解决了进口商资金周转问题。
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一个新兴业态的背后,是多个部门一边摸索一边通力合作。与平行进口汽车业务相似,南沙融资租赁业务也几乎是在一张白纸的基础上发展出来。“每一个进展,都需要各个部门的支持,在国家层面,涉及一行三会、外汇管理局,在省市区层面,又涉及商务、国地税、金融、科工信等多个部门。”程明庆说。
正是在南沙建设者的不断争取和努力之下,南沙逐步形成融资租赁集聚区。截至今年2月落户126家融资租赁企业,融资规模3600亿元。雄心勃勃的南沙,发出了打造“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的强音。
如今,“海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南沙饮上了跨境电商“头啖汤”。去年5月,风信子打响南沙跨境进口商品第一炮,火爆程度出乎方桂松的意外。作为风信子首席运营官,他坦言,在谋划开业时,其实心里非常没底。
“那时候,商家对跨境电商不了解,我们提出免收租金才有商家愿意入驻,并从帮助培训营业员开始做起;整个行业也有诸多不规范的地方,我们还要为行业立规,花了很多精力培育整个生态圈。”方桂松说,在技术上,还面临着“三单对碰”、跨境支付等困难,每一步都举步维艰,但办法总比问题多。
为了应对涌入的跨境电商碎片化订单,南沙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也纷纷作出应对,先后首创“易通关”“智检口岸”等平台,实现贸易便利化,其模式也复制到全国。与此同时,风信子也在厦门、南昌等地加快“跑马圈地”步伐,把南沙经验复制到全国。
■见证者说
如没有主动作为,南沙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2013年4月18日,这个日子一辈子也忘不了。当时同事打电话跟我说,南沙可能要申报自贸片区了,领导说让你参与。”一位不愿具名的全程参与自贸试验区申报的工作人员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还没等发布正式通知,管委会作了一个决定:马上派出一个小组去上海考察学习。他们花了几天时间,先后到上海自贸区智库、上海财经大学、浦东和外高桥等地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然后又去北京拜访商务部,了解部委部署情况。
在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南沙自贸试验片区该打什么牌?
整个“五一”期间,工作小组连续加了七天班,结合南沙新区规划,围绕粤港澳、先进制造业、金融创新等内容,撰写了南沙自贸试验片区总体方案。他们委托商务部相关研究院出台了一份研究报告。他们作出的第一份方案和研究院研究报告,为7月份省自贸办牵头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内容。
据上述参与者说,2015年年初,在制定南沙自贸试验片区建设实施方案时,一开始整理出了170多条任务,一些不好考核或难以复制的就删除,最后敲定了95项。
压缩审批事项、审批时间和审批材料是行政审批改革的重要一环。南沙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耗时半年,专门深入学习了南海、顺德、番禺、萝岗等先进地区简政放权的做法和经验,同时,经过比较,进而形成了该区该事项的优化新标准。
改革经验又该如何复制到全国?政府购买海关查验服务试点,不仅要求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还要考虑以怎样的程序支付费用。查验程序又细分到拖柜、开箱、取货等一系列流程,南沙核算出一个“包干”费用,然后按政府法定程序采购、招标,“后来发现也不是谁都能做,只有码头的公司才有能力做,这是单一来源采购。于是邀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核算成本,然后进行竞争性谈判。”参与南沙改革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一个很严谨的流程,只有形成一系列经验才能复制到全国。
“如果没有主动作为,南沙也不可能发展这么快。”潘玉璋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第一次去到香港海关,看到“服务经济、便利商贸”的标语很震惊:人家的服务理念跟我们很不一样。不过,现在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也在提升,比如,针对跨境电商,南沙强化了服务意识推出了溯源机制、售后保障等配套服务,支持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