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新试验:广深珠如何讲好“世界语”?(二)

30.12.2015  11:43

足不出国享受大洋彼岸医疗服务

通过数字化扫描,把图像变成数据影像,中国病人不用出国,利用数字化传输到美国专家的实验室,由全球顶尖专家出具病理报告。”金域检验科技合作管理部总监燕启江如是描绘。

在货物贸易自由化、全球化的今天, 服务贸易 也从中国走向了世界,这样的故事不仅仅在自贸试验区发生,也已经开始在珠三角广袤大地上演绎。

在金域检验的广州海珠总部大楼,由美国投放的数字化扫描仪正在运作,设备的一端连接了中国病人的病理信息,另一端则直达大洋彼岸的美国匹磁堡大学医疗中心的计算机。

通过数字化扫描,把图像变成数据影像,中国病人不用出国,利用数字化传输到美国专家的实验室,由全球顶尖专家出具病理报告。”金域检验科技合作管理部总监燕启江如是描绘。

从上世纪90年代董事长梁耀铭以几万元帮助中山大学医学博士燕启江“脱离体制”,到2005年引入第一名美国专家,开出高于老总梁耀铭的薪酬,越来越多的国际专家身影出现在金域检验的实验室。

对接国际病理报告、汲取全球样本成为金域检验未来的突破口。

在香港,金域团队找到了对接国际的重合点。早在2011年4月金域检验就在香港设立了第一家实验室。2014年11月,第二家实验室也如期开业,并瞄准了分子微生物、基因诊断等高端检测市场。

从广州到香港,从香港到美国再回到国内,金域检验未来的蓝图是把第三方医检服务遍及全球各地。“几年前我们需要借助香港(平台),而现在我们开始自己接触世界。”今年已经数度出访美国的梁耀铭说。

培养和吸引国际化人才,实现 知识产权 和专业技能的自由流动,吸引港澳地区包括顶级的律师、会计师、医生等在内的专业人才,成为珠三角推进服务贸易创新的重要工作,更是 广东 自贸试验区服务全球化的布局。

11月底,国信信扬麦家荣(南沙)联营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刘庆伟匆匆从南沙办公室赶到珠江新城会见一名客户,了解对方设置境外人民币基金的需求。自7月份成为广州首家粤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以来,类似的跨境投融资以及商账追收业务接踵而来。

刘庆伟所在的国信信扬麦家荣(南沙)联营律师事务所是南沙自贸片区第一家合伙联营律所,目前,内地和香港律所分别派驻了10名律师。这20名律师可以为内地和港澳的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涉及内地、港澳法律服务。

对于律所而言,双方可以实现各自之间客户资源的交叉与重叠,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客户而言,可以有更多更好的服务来进行选择。”刘庆伟说,“以往不少企业家在国内宣布破产,在香港的资产需要到香港法院去打官司,债权人想到香港追讨损失,困难重重,如今有了联营律所,所有涉港的法律难题及障碍都会迎刃而解。

对接国际规则学会“国际语法

一张小小的卡片,背后承载的是广东自贸试验区从讲“粤语”到讲“世界语”的制度创新使命。如今,对接国际规则、学会“世界语法”的实践,已经在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及珠三角其他城市渐次展开。

12月18日,横琴华通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领到了第一张“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

时间拉回到8个月前,横琴率先在全国首发“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被国务院 自贸区 部际联席会议确定为全国八个最佳实践案例之一。

一张小小的卡片,背后承载的是广东自贸试验区从讲“粤语”到讲“世界语”的制度创新使命。

如今,对接国际规则、学会“世界语法”的实践,已经在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及珠三角其他城市渐次展开。

在前海蛇口片区,前海法治大厦正在拔地而起,将成为前海首栋永久性公共建筑,也是前海法院未来的办公地。

在深圳大学副校长、法学教授黎军看来,这一切改革的举措,根本目的在于打造国际资本可信赖的法治环境,助力自贸试验区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企业“引进来”。

制度创新带来了企业注册数量的“井喷”。

2015年1月至10月,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4.3万多家,注册资本总额1.5万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重点项目超过180个,在全国4个自贸区中居于前列。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自贸试验区红利的“溢出效应”也在不断显现。

就在何厚铧为横琴自贸片区把脉问诊的当天,佛山也积极对接自贸区红利。12月16日,佛山市与广州海关联合宣布,从当日起,佛山各口岸开始全面启动“互联网+易通关”改革,率先在佛山地区复制推广广东自贸区政策。

这是全国第一个全面实施“互联网+易通关”的地级市。今后,进出口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报关、查验、缴税等通关业务和提前归类审价手续,不受时间、地点约束,多数情况下不用到海关就能够办结通关手续。

在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看来,广州海关率先在佛山地区复制推广广东自贸区政策,开展“互联网+易通关”的改革,是服务企业、为企业减负,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工作效率的体现,是助力佛山打造“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重要举措。

无独有偶,珠江东岸的东莞,也主动对接自贸区。12月14日,《关于东莞对接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意见》正式下发,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口岸“三互”大通关改革、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制度创新也将在东莞大地上展开实践。

各地对接自贸区红利之举,又进一步成为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动力源之一。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例,今年5月8日起,广东自贸试验区就已经全面开启了这一新实践。其中,在南沙新区片区,《外商投资企业备案证明》等已经纳入了“一口受理”模式。到今年12月,南沙新区片区企业设立登记已经实现了“十证三章”联办,成为全国实现市场准入联最多、最快的地区。

专家建言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

自贸区工作首要推进人才金融等的国际化

建设广东自贸区一共有三个层面的任务,第一层是,推进制度创新,倒逼政府改革,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和法制环境;第二个层面则是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第三,自贸区还肩负着打造全球自贸区网络重要节点的功能,与世界其他类似的自贸区一道形成强有力的链接,让中国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参与制定新的国际规则。因此,我们要看到自贸区作为经济功能区的一部分,更需要将它服务世界总体战略。因此,建设广东自贸区,实际上就是对接国际规则,主导国际规则。

挂牌以来的大半年当中,政府在第一层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关制度、负面清单、政府权力清单等新事物层出不穷。相对而言,第一阶段的工作是容易度量,比较直观。取得这样殊为不易,但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推进。

明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认为广东应当着手全面推进第二层面的工作,推动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尤其是金融改革,12月央行提出广东自贸试验区主要以粤港澳金融合作为重点,在区内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融资,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毫无疑问,比邻香港这个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和结算中心,广东自贸区拥有先天的优势,也必将对广东的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完成第一、第二层次后,第三层次即建立自贸区网络群,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我认为接下来广东自贸区的重心还在第一和第二层面的工作,推进金融、人才、知识产权、融资体系的国际化,将是广东自贸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关闭 国别贸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