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成为东莞最突出空气污染因子

11.10.2015  08:35
随着温度上升,东莞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又开始出现递减式下滑。分析认为,臭氧已成为东莞目前最突出的空气污染因子。

10月10日上午,东莞市召开臭氧污染防控暨黄标车提前淘汰工作会议。

  10月10日上午,东莞市召开臭氧污染防控暨黄标车提前淘汰工作会议。会议发布了《东莞市臭氧污染物防控专项行动计划》(2015-2017)征求意见稿,并通报了全市黄标车淘汰工作。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会上指出,臭氧污染的防控和治理工作,要明确目标,认真执行,做到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时制宜。要进一步挤压黄标车生存空间,按时按量完成省下达的淘汰黄标车的任务。会议由副市长鲁修禄主持。

   臭氧成为最突出的空气污染因子

  会上,省首席大气污染防控专家、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钟流举教授作了《东莞市空气污染形势与防控策略》的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市臭氧污染的形式、现状,并对治理提出了建议。报告指出,今年1-9月份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2.7%,比去年同期69.3%上升13.4个百分点。但6-9月,随着温度上升,东莞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又开始出现递减式下滑。分析认为,臭氧已成为东莞目前最突出的空气污染因子。

  听取了钟流举的报告和分析后,袁宝成说,大气是最好的民生福利。他要求,臭氧污染的防控和处理,一要明确目标,认真执行;二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时制宜,从紧从快补好环保这一短板。

  要根据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现状产业布局,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确定重点防控区域,把包括家具、制鞋、印刷、表面涂装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重点排放行业,火电厂和造纸等燃煤发电供热等氮氧化物排放行业,作为重点防控行业,在产业准入、环境监测、排放达标等方面,实施更加严格管控,分区域、分时段、分行业、分企业加大源头治理。

  会议通报,今年1-9月黄标车淘汰进度较慢。接下来,东莞市将尽快落实环保限行电子执法,加紧制定黄标车提前淘汰“未拆先补”便民措施,缩短车主申领淘汰补贴的时间,劝导提前淘汰,并通过强有力的路检执法,进一步挤压黄标车生存空间,同时,启动严格的问责机制,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力争到2017年臭氧污染整治取得显著改善

  东莞臭氧污染整治工作,明确了“一年打好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显著改善”的总体要求。其中,“一年打基础”是指到2015年底,摸清挥发性有机物底数,明确污染总量,完善准入政策,初步建立臭氧污染综合防控体系,争取臭氧浓度年评价值及日超标率不高于2014年水平。

  “两年初见成效”是指到2016年底,在实施氮氧化物持续削减的同时,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大幅减排,实现臭氧浓度年评价值比2014年下降6%,日达标率提高到80%。

  “三年显著改善”是指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升级改造,优化工业布局,基本建成臭氧污染长效防控机制,实现臭氧浓度年评价值比2014年下降12%,基本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达标率提高到85%。

  会议指出,要分清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分清企业状况因企制宜,分清治理时段因时制宜,加大治理力度,大力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狠抓水乡地区“两高一低”企业退出、黄标车淘汰、锅炉改造淘汰、火电厂整治等一系列工作,东莞空气质量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