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在脱贫致富基础上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1.12.2018  09:51

    “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提出的重要要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认真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脱贫致富基础上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农业农村厅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好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头等大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在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迅速掀起学精神、抓落实、谋发展的热潮,进一步增强俯首为民、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通讯员  粤农农轩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南方日报:请您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感受和体会。

        顾幸伟:在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东,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东人民的深切关怀。

        总书记来到我省,深入基层,送来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句句话语鼓舞人心、感人至深。大家深切感受到,总书记时时刻刻惦记着乡村全面振兴,关心着我省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其中,总书记重要讲话对广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总书记对广东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饱含丰富内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乡村振兴的关怀厚爱和殷殷嘱托,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乡村振兴战线工作者,我们感到备受鼓舞。

        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提出的重要要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制度保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准脱贫攻坚、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抓好“七个一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了4个方面重要要求。当前,我省将有哪些具体举措来推动广东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顾幸伟:在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消费市场、经济基础的综合优势,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

        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一批”:一是打造一批平台载体。紧抓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个主抓手,2019年新建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一园一园长、一园一团队、一园一挂钩、一园一产业、一园一品牌”,高质量打造集聚要素资源、引领产业振兴的“龙头”。

        二是打造一批特色农业村镇。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3年行动方案,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制定一批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建设一批种苗繁育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形成一批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到2020年,每个主要农业县建成1—2个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特色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80%。

        三是培育一批经营主体。管好用好农业改革基金,助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力争新增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0家。扶持发展产业化联合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四是唱响一批知名品牌。整合提升同区域同类别品牌,统筹开展品牌宣传,扩大“粤字号”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健全品牌培育促进机制,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制定实施品牌监管保护方案。

        五是强化一批技术支撑。推动省内和中央驻粤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及农业龙头企业三方紧密联合,协同开展技术攻关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在现代种业、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方面突破。

        六是强化一批人才保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计划,培育“十百千万工程”,即每年认定10个“广东十佳最美新型职业农民”;建立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实施1000名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力争到2022年,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0万人。实施新乡贤返乡工程,支持大学生等各路人才创新创业。

        七是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渔民减船转产和更新改造,力争建成高标准农田2570万亩,垦造水田23万亩。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要深化改革开放。我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情况如何?未来有什么进一步的规划?

        顾幸伟:我省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注重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破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制约性因素,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农村住房管理。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多方参与”,2018年底前将完成各级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到2020年基本完成村庄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编印《岭南新风貌·广东省农房设计方案图集》《广东省村容村貌整治指引(试行)》等系列政策文件,突出岭南建筑特色,提升村庄规划建设水平。推进佛山市南海区做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

        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今年10月底,我省已基本完成确权工作任务。基本建立覆盖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探索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省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161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3103万亩的37.4%。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累计发放抵押贷款34.34亿元。

        三是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提前两年率先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省集体资产总额5598.76亿元(不含资源性资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4.4万个,确认成员身份806.95万人。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83∶1进一步缩小至2.59∶1。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广政经分开改革,在珠三角推进非户籍常住人口参加基层治理试点,探索解决外来人口本地化和农民进城居住问题。

        未来,我们将紧抓改革这一乡村振兴重要法宝,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制约“三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加快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创新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多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是巩固提升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成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建设,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总结推广清远等地互换并地经验做法,结合水田垦造、耕地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等工作,连片推动承包地整治整合。

        三是抓好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动省级乡村振兴“四市一区”(梅州、江门、惠州、清远市及三水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梅州市、湛江市农村项目的审批、建设、管理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基层探索经验。推进农村土地拆旧复垦、增减挂钩等改革探索。

        ■综述

        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

        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机制再破解、工作再落实。今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推进下,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建设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3个

        在今年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龙门县麻榨镇下龙村榜上有名。近几年,当地政府部门加大了宣传力度,连续3年举办“杨桃节”,以统一品牌形象对接外界市场,杨桃产业效益逐年凸显。

        据统计,下龙村通过杨桃种植辐射带动了麻榨全镇超过13个村、1300多户果农种植,面积约8500亩,年产量6400万斤,产值超1.2亿元,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地方优势产业,有效带动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下龙村杨桃是我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情况的缩影。我省通过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行动,目前,建设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3个,创建农业产业强镇14个,扶持建设一批水果、蔬菜、茶叶、特色南药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我省还通过优化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实施“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有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能力。

        省定贫困村近95%自然村基本完成环境整治

        在韶关南雄市乌迳镇长龙村,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张卿杨每天清早都会把自己负责的包片区域打扫干净,带动了其他村民的积极性,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现在家家都很自觉地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村里很干净很舒服。

        同样,在南雄其他村,也正通过实行党员包干联户制度,明确党员包户职责,根据“就近、就亲”原则,实行“门牌号+责任单、党员+农户”的模式,规范农户日常行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村民垃圾入桶,践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方面,我省以省定贫困村为突破口,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创新农业绿色生态发展模式,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全省共有108841个自然村启动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其中2277个省定贫困村已有94.11%自然村基本完成环境整治,到2020年底前,全省村庄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各地市级财政今年新增安排专项资金22.31亿元

        当前,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在全省如火如荼进行,有多位县农业局的负责人都表示,此次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无论是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还是资金的投入力度,都是史无前例的。

        今年初我省提出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两年初见成效、三年较成体系”的目标要求,省级财政计划3年总投入达75亿元,到2020年创建1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最终形成“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的产业兴旺新格局,目前,第一批5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共25亿元财政资金已拨付给了实施主体。

        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也要“真金白银地投”,要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情况。

        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上,我省注重在用钱、用地等问题上建立完善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

        首先是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来源。在省财政十年内投入1600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基础上,各地按照“市里补一点、县里出一点、企业投一点、社会筹一点、农民掏一点”的思路,加大乡村振兴资金筹措力度,全省各地市级财政今年新增安排乡村振兴专项资金22.31亿元。启动“万企帮万村”行动,已有碧桂园、恒大、保利等1286个企业启动帮扶,计划投入帮扶资金30.2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其次是探索乡村振兴用地保障新路子。用活用足垦造水田、耕地占补平衡、拆旧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累计完成招投标垦造水田项目657个23.12万亩,动工建设项目603个22.29万亩、竣工项目83个3.28万亩,将分别提供约150亿元、46.45亿元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建设。各地市将水田指标交易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一定的比例用于巩固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推广清远阳山县经验,组织引导农户和村组间互换并地,连片推动土地整合整治,破解土地细碎化问题,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再次是创新农村项目审批管理机制。开展农村项目审批、建设、管理改革试点,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探索农村建设管理模式。修订《省定贫困村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省级财政资金奖补和使用监管办法》,进一步放宽资金使用范围,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拓宽基层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贫困发生率从4.54%降至1.52%以下

        邹远平原本是韶关南雄市珠玑镇角湾村的一名贫困户,全家人的生活都只靠他一人,而他身有残疾,所以家里生活一直非常困难。2016年,伴随着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他的生活开始改变。两年多过去了,今天的邹远平已经成为了村里的养蜂大户和水稻种植大户。

        邹远平的脱贫致富并非个案,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46元,累计有117万相对贫困人口达到当年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从4.54%降至1.52%以下。

        预计至今年底,有近150万相对贫困人口达到当年脱贫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格局已定。

        广东省的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两个战场”。一个是省内脱贫攻坚战场,面对的对象是:扶贫标准4000元以下的70.8万户、176.5万相对贫困人口和2277个相对贫困村;第二个是东西部扶贫协作,面对的对象是:桂川滇黔4省(区)14个市(州)93个贫困县602万贫困人口。

        总体来看,经过全省上下近3年的共同努力,我省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从省内脱贫攻坚情况看,脱贫攻坚的责任落实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投入保障体系、组织动员体系、监督考核体系等各项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举措稳步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相对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从东西部扶贫协作情况看,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按照“中央要求、当地所需、广东所能”的工作思路,举全省之力,推动扶贫协作工作。先后派出7个省级工作组438名党政干部、4022人次科技人才到被帮扶地区工作,筹措财政援助资金55.71亿元(2016年9.48亿元、2017年13.06亿元、2018年33.17亿元)、社会帮扶资金56.2亿元,引导我省企业在被帮扶地区签约项目1622个,实际投资493.77亿元,带动脱贫人数38.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