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农业:从吃饱到吃“品牌”

05.09.2014  15:22

  “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农产品区域性、差异性特征明显,具备打造优良农业品牌的天然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9月4日,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2014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

  一方面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了众多的特色农产品,一方面是中国农产品的知名品牌屈指可数。如今,中国农产品开始瞄准品牌建设,业内人士探讨认为,没有农业的品牌化,很难说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而机遇就在眼前。

   酒香也怕巷子深

  说起品牌,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的感受很深。拉萨作为中国空气最清洁的内陆城市之一,农牧业和生物资源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无奈“长期以来有名无牌,始终是散兵游勇”,结果就是产品价格始终上不去。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事实上,这样的工作一直在开展。陈晓华透露,截至去年底,中国农产品注册商标总数达125万件,比之2008年的60万件,5年间翻了一番。

  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看来,当前无论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观层面,还是从现代农业发展实践的微观层面来看,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都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条件。

  “酒香也怕巷子深”,朱保成借用一句古语,概括了品牌对于农业的重要性。“许多品牌产品还没走出国门,这与我们营销促销和宣传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

   用品牌提升消费者信心

  农业品牌可以通过溢价能力,为企业和农民增收。在有关专家看来,老百姓对食品质量及安全的强烈关注,也是品牌发展的契机,通过品牌,给予消费者信心。

  事实上,2013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提出,“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朱保成透露,今年上半年,农业部组织开展的两次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结果显示,蔬菜、水果、茶叶、禽畜产品和水产品5大类产品的总体合格率为96.4%,通过认证和登记的产品检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总的看,中国的农产品质量是安全的、可靠的、放心的,这为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氛围。”朱保成表示。

  发展品牌亦需要策略。“一个县突出一个特色产品”,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一官员介绍说,自治区强调形成品牌后,进行标准化生产。而云南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则表示,“世界茶源”的金字招牌,是该市下一步品牌建设的重点。

   国内外互补丰富“菜篮子

  联想控股佳沃集团的“走出去”利用了全球化的资源。该公司副总裁刘旦举例说,每年9月到11月是国内猕猴桃的集中采购期,但在新西兰则是3月到5月,如果可以建立品牌后整合两个地区的产品,就能在国内外全年不间断地提供优质产品。

  除了国内外的产品互补,海外的资源禀赋,强大的研发实力、管理水平和模式,都可以为中国市场的品牌建设带来益处。例如,澳大利亚的灌溉技术,美国的大型机械化,拉丁美洲盛产大豆、肉类和水果等,都可“为我所用”。 (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