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部“众筹”舞台作品 侃唱会《微时代语音》诞生纪实

06.11.2015  10:38

    何为侃唱会

    “侃唱会”是一种全新的舞台表演艺术样式。由艺术家陈圣于2010年底原创于广州。至今,“侃唱会”已经不仅止于舞台剧目的创演,正在文教、公益活动等领域悄然使力。

    为人所熟知的舞台表演艺术样式有话剧、舞剧、歌剧、音乐剧等。

    “侃、唱”是人的本能,人人都会。

    然而,日臻物质化的生活让人远离趣味,退化天真······

    于是,集说唱演舞、诗乐书画等众多可为剧所用的手段、技法于一体的大杂烩——“侃唱会”,应运而生;侃唱会既是一种人为倡导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高度艺术化了的舞台表演艺术样式,就是中国传统戏剧的流变与再生。

    该样式由陈圣原创于2010年11月,作为亚运专场演出,以侃唱会《城•事•人》发韧,继而,以侃唱会《愉·阅》等作品别样亮相,引人关注与思想。

    《》剧由来

    侃唱会新作《微时代语音》的剧本始创于2011年底,距离侃唱会的诞生几近一年的时间。陈圣原本要把它写成小说。作品主人翁——一位文化官员因人格分裂,异形为两个不同人生走向的生命个体。

    谁知,写着写着,唱词、对白等渐渐浮出水面,成了剧本。

    因属于纯粹个体情味性创作,《》剧不受任何人与机构委托,没有一天几个电话的“赶工”催促,也就没有半点排演压力,疏远了时间观念;搁置、拿起,口绎(向各行业层面人群口头讲述)、修改、再搁置,一晃快四、五年了。五年,孩童幼儿园快毕业,《》剧才开始正式“十月怀胎”;改《梦诘》为学名,以《微时代语音》为剧名正式排练。

    《》剧定位

    不走寻常路;以“小投入,易运作,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与示范意义”作为导引。尝试开辟、创造“看得起的戏、演得起的剧”的舞台表演艺术新路径、新模式。

    创演策略

    演员、资金、技术、智慧、观众等全部以“众筹”的方式集结于《》剧创演平台。同声同趣的同好们出人、出力、出智慧共同打造侃唱会《微时代语音》。

    主创访谈

    (《》剧作曲、编剧、导演陈圣采访笔记)

    问(记者):忙吗?

    答(陈圣):不忙。4、5年排一部戏,有足够的时间站在马路旁发呆,迎送车流滚滚,阅读行色匆匆。还可以,腾些时空,看蚂蚁搬家,听蛐蛐斗嘴······

    问:累吗?

    答:找累。在理个发都有数道工序,多人完成的当下,一部戏,身兼作曲、编剧、导演,还客串演员,甚至舞美、灯光、服饰创意全部“大包大揽”,不仅是累,是——找累。

    问:苦吗?

    答:有乐。文艺工作本是苦差事。在“炒更、混饭”者共存的圈内,唯有“疯子”从中找乐;赔钱、赔时间与精力玩命折腾。搞文艺,甘于其苦,苦中作乐,我陈“疯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我在某剧中说过:“一人能做些事,做不成事业,更搞不好艺术”。一人“”,苦及的是家庭。一群人“”出来的,是艺术现象、思潮,是艺术工程。

    问:行吗?

    答:行动。

    在“争执”的艺术环境里工作生活,除了承受噪音,还能学会辨析与思考。文艺创作允许争执,需要批评,却不能在此阶段持续停留,更不能在人言与“说明”中透支精力与生命。创作者最好的行动是用作品说话。

    终于,陈圣我节约了口水,收获了“不争执”,原创出“侃唱会”;并渐渐在各领域开花结果:

    有原创剧目《城·事·人》、《愉·阅》、《歌手的流浪》等创作实践在育地气。

    又有《国内音乐剧的出路》、《艺术如何成“家”》等论文做理论建构立高度。

    还有《文化产业“德”字优先》类颇受关注的文章于“艺德”方面在鞭策、做支撑。

    问:饿吗?

    答:饥渴。

    要学的东西、爱读的书、想创作的作品好多好多。厌闹喜静,享受黑夜。十分珍爱独立思考的时空环境与机会。

    只要一息尚存,会把“弘扬友善与爱心,传递真情与暖意”作为从艺行事的终极诉求,伙同有缘人将侃唱会诸领域的事情踏踏实实地做下去。

    通讯员: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