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航天梦的践行者——访曾参与“两弹一星”研发的梅州籍航天专家何质彬

09.04.2016  10:56
回忆起与航空航天结缘时,何质彬说,从小看飞机长大,他心中早早便种下了航天梦。转战海南前,何质彬有26年时间奋战在航天研发一线,曾听不少专家说海南在航天方面有优势。   作为从农村走出的学子,何质彬赞同“扶贫先扶智”。

何质彬畅谈航天梦。

  人物简介

  何质彬,1939年出生,广东兴宁永和镇人,196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知名的航天专家,曾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在航天科技相关领域取得卓著成绩,退休后发起并主持了海南航天发射中心项目,是中国航天梦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践行者。2014年,何质彬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本报记者  郑炜梅

  自1962年进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以后,何质彬的一生就和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直至今天还在为心爱的事业奔忙。作为从梅州走出的杰出人才,何质彬一直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日前,何质彬专程回家乡考察,记者趁此机会对其进行了专访。

  中科院里的“何可靠”

  “我是兴宁人,从小就看飞机起飞降落,所以梦想将来能够驾驶飞机或者在飞机上工作。”回忆起与航空航天结缘时,何质彬说,从小看飞机长大,他心中早早便种下了航天梦。高考时,他报考的所有专业都与航空航天相关,最后被华中科技大学航空摄影测量专业录取。

  大学期间,华中科技大学航空摄影测量专业进行了调整、细分,何质彬被分配到了自动控制专业,成为该专业首届毕业生。1962年大学毕业后,何质彬被分派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二部工作,参与原子弹项目的研发。随后,他又先后参与了导弹、人造卫星的研发工作。

  从1962年到1988年,何质彬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到国防科工委,再到航天部第五研究院,工作总是与航天事业密不可分。长期奋战在研发一线的他也逐渐成为技术骨干,曾获航天一等功、二等功,“通信卫星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箭三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航天可靠性与质量保证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还获得国防科工委颁发的“为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证章等。

  “我曾经任组长牵头研发了可靠性工程,由于这项研究意义重大,所以在研究所里大家都叫我‘何可靠’。”提起当年的岁月,如今79岁高龄的何质彬仍然充满激情。

  筹办海航和文昌发射中心

  在何质彬长年的的航天工作中,海南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分量,他也在其中演绎了一个个传奇。

  “有一次我去伯父家时偶遇海南第一任省长梁湘,当时他问我做什么工作,我说是搞航天的,刚从巴西参加航天科技相关会议回国,他听后说希望我能到海南工作。当时我很犹豫,想我一个搞航天的到海南能干什么?”何质彬说,在伯父的多番劝说下,他几经考虑,于1988年来到海南,第一件事就是筹备成立海南航空公司。

  转战海南前,何质彬有26年时间奋战在航天研发一线,曾听不少专家说海南在航天方面有优势。来到海南后,他特别关注这方面内容。

  “1996年,中国运载火箭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对商用卫星的运载能力只有5吨左右,而同期世界水平已经达到8吨至16吨,我国要跻身航天强国行列,就要考虑修建一个新的火箭发射场。”他说,当萌发了念头后,他立马请了航天专家对在海南建设航天港进行了概念性论证、初步可行性论证以及可行性研究论证。2007年9月,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成功获批。

  在很多人眼里,随着海南航天发射中心心愿的实现,何质彬已经功成名就,应该乐享天伦了。但他并没有停止为航天科技产业化奔忙的脚步。他说,他现在的航天梦就是只要人们有兴趣、有条件就可以到发射基地参观,甚至目睹卫星现场发射,感受航天游。

  他想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何质彬是兴宁市永和镇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兴宁接受教育。作为土生土长的梅州人,他在采访中坦言:“家乡永远在心中,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是我的愿望,如果有条件、需要我,我会全力以赴。”

  作为从农村走出的学子,何质彬赞同“扶贫先扶智”。他在家乡设立了奖学金,经常在回乡后为家乡学子们授课,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此行回梅州,他还准备考察家乡的企业,看是否有与其研究领域相对接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