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电商嘉德在线拍卖名家书画赝品

21.09.2015  16:31
原标题:嘉德在线拍卖名家书画赝品

  已经过艺术家本人证实为赝品的满维起山水作品《小寨春晓》。

  嘉德在线上拍的部分仿冒满维起作品。

  嘉德在线上拍的部分仿冒陈永锵作品。

  嘉德在线上拍的部分仿冒许钦松作品。

  知名艺术品电商嘉德在线居然拍卖艺术名家的作品赝品。近日,南方日报记者扮演“水鱼”,在这家名为嘉德在线的网站拍下一幅落款“满维起”的作品,经过艺术家本人及其身边助手证实确为赝品。在同一网站,记者搜索到的杨之光、陈金章、方楚雄、陈永锵、周彦生等多位岭南书画名家的几十幅上拍作品,经与涉事艺术家及其身边助手和藏家联系后,没有一幅能被证实为真品。

  从2000年起,艺术品电商已摸索发展了十五个年头,由于在控制赝品方面始终“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至今仍被业内认为“还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书画鉴定委员会委员何文发认为,艺术品电商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好市场管理,为交易者创造出既便捷又安全、而且成本没那么高的平台,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买家进来。  

   调查

  1000元“捡漏”满维起斗方作品

  9月18日,国内知名艺术品电商企业嘉德在线通过顺丰快递给南方日报记者寄来一幅山水画斗方。

  这是9月12日,记者在该网站以1000元拍下一幅落款为“满维起”的作品《小寨春晓》,物品编号为400866463,加上佣金,总成交价1100元。

  满维起为国内知名山水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其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青绿山水作品,在圈内享有盛誉。据大收藏家高鹏飞先生透露,满维起先生作品在北京市场流通性非常不错,润格约为每平方尺1.8万元左右。因而,以1100元就能买到他的4平方尺斗方,这在实体拍卖行和画廊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捡漏?9月17日,记者为尽快拿到拍品,连包装运输费,一共支付给嘉德在线1143元。不过,付款后,满维起先生的一位学生、广州画家陈华即告诉记者,这幅画有问题,构图和设色虽然看上去很像,但笔法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不信可以问满先生本人”。

  在陈华先生的协助下,记者通过满先生另一位弟子、与满先生同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的青年画家任鸣先生与满先生本人取得联系,果然证实这确是一幅赝品。对于网上公开拍卖仿冒他的作品,满先生表示很无奈,艺术家平时忙于创作和交流,根本没有时间去维权。

  按照嘉德在线的规定,对拍品有任何异议,应该马上跟客服联系反映。记者随后拨通嘉德在线客服电话,告知客服代表这幅画有问题,必须停寄。对方客服代表承诺,会马上跟进对拍品情况进行记录,暂停邮寄,并要求记者向该公司寄送满维起先生本人亲手声明及身份证复印件。

  不过,事后证明,这只不过是客服人员的一招缓兵之计。9月18日,就在记者还没来得及去开具该公司要求证明时,嘉德在线通过顺丰快递公司寄来的拍品已经抵达南方日报社,记者签收后查看寄件单,发现发件时间刚好是记者致电该公司对作品真实性提出异议的9月17日。

  记者随后调查发现,《小寨春晓》并不是嘉德在线上拍的唯一一件落款为满维起的赝品。

  登录该公司官方交易网站http://www.artrade.com,在主页右上方的搜索栏输入“满维起”三个字,可以找到10多幅落款“满维起”、风格与满维起先生作品相似的拍品。记者在会同满维起先生的几位弟子以及资深收藏家高鹏飞逐一认真分析后,发现没有一件经得起推敲。这些作品虽然尺幅普遍在4平方尺以上、大多数为8平方尺的大画,但是起拍价却通通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严重悖离了满维起作品实际的市场价格行情。起拍价在圈内人士看来“低得离谱”,应拍者到底有多少呢?记者逐一点击这些拍品进行查看,发现围观者不少,应拍者却难得一见。

   揭秘

  嘉德在线与中国嘉德是不同公司

  藏友一听到“嘉德”这两个字,很自然就会想到目前国内拍卖界的龙头老大“中国嘉德”。

  嘉德在线在自己的官方网站自我介绍:北京嘉德在线(www.artrade.com)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其艺术品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模式,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场与艺术品市场的双重先驱……如今每年上千万元的艺术品交易额……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拍品交易,使它成为一家永不打烊的店铺、永不歇业的画廊、永不下班的拍卖行。

  颇有意思的是,在嘉德在线的网站上,还专门设置了“中国嘉德”的介绍: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三年五月,是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拍卖公司,总部设于北京。每年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拍卖会,以及“嘉德四季”拍卖会。公司设有上海、天津、香港办事处及北美联络处……

  不明就里的人一看,极容易误解:他们是同一家公司。

  那么,这家号称“永不下班的拍卖行”的在线艺术品拍卖平台,到底与投资收藏界人所共知的中国嘉德有什么关系呢?

  9月18日,记者专门打通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客服代表的电话。在了解清楚了记者的来意后,对方客服代表明确告诉记者,嘉德在线与中国嘉德国际是两家不同的公司,有关嘉德在线的业务问题请直接找嘉德在线解决。

  作为一家成立10多年的艺术品电商企业,嘉德在线在实际运营第一年开始,就一直被业内和网上的“拍假”传言纠缠不断。打开百度搜索引擎,只要输入“嘉德在线”的名字和“拍假”的关键词,可以马上找到大量关于质疑其拍卖假艺术品的文章和帖子。在一篇题为《关于嘉德在线拍卖公司拍品真实性的思考》文章里边,作者“出水芙蓉”历数了嘉德在线的四点问题:一是混淆买家对其与拍卖巨头中国嘉德的认识;二是在拍卖规则上设置霸王条款,例如“您的出价行为表明已经认同了嘉德在线的拍卖规则。不论成功与否,你都承担与之相应的法律行为”;三是网上拍卖采取直接付款方式,没有中介机构作为担保,让买家始终处于劣势;四是管理失范。

  那么,嘉德在线的赝品到底是否像网友普遍反映的那么泛滥?记者专门选取了联系最广、了解最多的岭南书画板块来进行调查,在该网站的搜索栏先后输入杨之光、陈金章、林墉、林丰俗、方楚雄、陈永锵、周彦生和许钦松等多位岭南著名画家的名字,搜索出来2幅杨之光的人物作品、1幅陈金章的山水、1幅林墉的人物、1幅林丰俗的花鸟、9幅许钦松山水、20幅陈永锵的花鸟、4幅周彦生的牡丹。记者随后将这些作品与落款艺术家及其身边的助手、大收藏家进行核实。截至记者发稿,尚无一件作品能证实是真品。

  多位受到嘉德在线网络拍品侵权的岭南名家均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这些都属于非常粗糙而低劣的作假,不仅价格不真实,笔墨、艺术风格都与艺术家真品风马牛不相及。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和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拍卖服务企业对拍假一直承担较低的法律责任,只要买家证明不了拍卖公司有故意参与,拍卖公司就无需对买家的损失进行赔偿。这样的规定,一直被业内视为拍卖市场比较混乱的根源。

   专家

  市场调整期电商售假有害无利

  “嘉德在线在国内属于比较知名的艺术品电商平台,不知道为什么对拍品的把关和管理如此混乱。”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书画鉴定委员会委员何文发看完南方日报记者在嘉德在线搜索出来的“岭南名家作品”后,不禁感慨道,“当前,国内的艺术品行业正面临深刻调整,各个市场板块都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网络电商如此放任假货上拍、以投机的方式来获得价值回报的思维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不仅对自己公司的发展不利,而且会对整个市场的格局和面貌造成负面影响,在冲乱市场价格体系和打击买家信心方面引发连锁反应。

  据了解,早在1995年,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美国就出现了第一家艺术品电商网站artnet.com。5年后,同类的平台在开始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先后出现嘉德在线、盛世收藏网、博宝网、赵涌在线、雅昌等网络销售和拍卖网站。近年来,随着保利、淘宝等行业巨头的跨界合作和以微拍堂为代表的一批微信拍卖平台的迅速上位,艺术品电商平台国内投资收藏界受到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从发展的时间来看,艺术品与其他大众商品的商城当初几乎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但是,经过15年的摸索前行,包括生鲜农产品在内的其他大众商品的电商平台均已发展得如日中天,可以说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对其他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然而,艺术品电商不仅从未出现过可以称得上火爆的现象,而且随着售假越来越泛滥,逐渐表现出一种日落西山的没落现象。最近突然升温的微信拍卖,由于操作和手续上比传统在线网络拍卖更为便捷,成本也更低(不收佣金),因而给人一种“救场”的感觉。

  记者也曾多次参与过微拍堂交易,且买到过不少假货。但是,与传统网商相比,微信艺术品拍卖平台虽然也有假货,但是,其除了在操作成本和便利性方面有明显优势外,卖家的整体口碑也对比传统网商要高。譬如,记者在微拍堂买过三个仿冒的国家高级工艺师的紫砂壶,但是记者发现问题后与卖家交涉,对方马上便进行退货。此外,微拍平台还有大量卖家在线下也同样从事艺术品交易工作,一些原本在圈内有一定信誉的卖家在线下也比较自觉地维护拍品的真实性,因而,这部分商家一定程度上对稳定市场和吸引买家发挥了积极作用。

  “客观来说,艺术品电商的出现,对活跃市场和做大市场蛋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在市场管理方面一直建立足够的责任意识,也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客观上加剧了市场的混乱。买家进入市场,最担心的就是买到假货。因而,买假一直被投资收藏界视为最大的风险,其次才是保值增值的问题。

  在何文发看来,要想吸引更多的买家进场,没有其他捷径可以走,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好市场管理和市场服务,为卖家和买家的交易提供一个既便捷又安全,而且成本没那么高的平台。

  “卖假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何文发进一步指出,“随着线下市场交易的不断规范成熟和大众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一味靠售假来获得利润的做法将越来越没有出路。

  多位岭南书画名家通过南方日报呼吁,在线艺术品电商应自觉担负起管理市场的责任。经营者无视艺术家和买家的利益,必然要被市场唾弃。(冯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