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地关爱留守儿童
艺术家与留守儿童成为朋友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丰西西、李雯洁、化麦子,通讯员严秋怡报道:昨日上午,位于羊城创意产业园内的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里,许多色彩鲜艳的画作和孩子清脆的笑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一场名为“分享喜悦、传播艺术——关爱粤北留守儿童美术启蒙文化公益行动”的展览在这里举行。本次活动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承办。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元醒,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广州市文联名誉主席乔平,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区广安及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会主任、羊城晚报社社长刘红兵,羊城晚报社副社长李宜航等出席活动。
“我们不仅希望从物质上资助留守儿童的生活,更愿意尝试从精神层面关爱他们,给予他们心灵的抚慰。”昨天展览现场的开幕式上,羊城晚报社社长刘红兵说道。
200余位爱心人士认捐
“昨天去了广州塔,看到了珠江!”来自韶关的黄微微小朋友面对记者有些害羞。她爸爸告诉记者,微微和妹妹在韶关外公家,他和妻子则在中山工作,“我们一家四口一年聚齐的机会只有一两次”。
28日,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的组织下,来自翁源乡村的7名留守儿童,和他们从福州、深圳、中山以及广州等地赶来的父母,在广州团聚,并参加这7名孩子和艺术名家一起参与的艺术展览。
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在广东与微微一样的留守儿童有438万。“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一群体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谈到发起“关爱粤北留守儿童美术启蒙文化公益行动”的初衷,刘红兵表示,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自2014年8月公益行动正式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捐书、文具以及玩具的爱心人士很多!”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收到200多人次的爱心捐款,近10万元。此外,此次留守儿童和父母在广州团聚的消息一传出,马上引发了社会的爱心关注,有酒店提供了住宿,有饭店提供了饮食服务,有汽车公司提供了全程用车服务,广州塔还邀请孩子们和父母登上广州之巅……“还有在广州市公安局工作的市民提出希望免费为留守儿童开设儿童安全教育课!我们很感动”。
艺术家和留守儿结为笔友
官秀娜在韶关龙仙镇中心小学念书,上个月他给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许钦松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愿望。收到官秀娜的信,许钦松用毛笔在宣纸上回信:“相信通过不懈努力,你终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很遗憾我们至今未有机会见面。”说这话时,许钦松正在看官秀娜寄来的水彩画作品,“很有想象力,从她的文字和画作中感受到小女孩一定很阳光和温暖”。
此次公益行动中,超过20位书画家与韶关留守儿童通信,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同时,部分书画家还多次赴韶关,为当地留守儿童上艺术课,分享书法、国画、春联之美。“这不仅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还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审美。” 龙仙镇中心小学书法老师告诉记者。
打造O2O“艺术+公益”平台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公益行动还将尝试通过画作版权的有偿转让来为留守儿童筹措更多资金。
这是一条探索“艺术+公益”的新路子。此前,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饶美奕在了解了该公益行动后评价:“该公益善举很有心意和创新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专家吴重庆先生更是建议:“你们现在的方式很好,可以从一个点开始,摸索一些模式出来,从可推广、可复制的角度来做这件事情,把现在做的当成一个试点。”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负责人透露,公益行动不会止步于当前传统的“捐助+慰问”模式,而是考虑引入“互联网+”的理念,打造O2O“艺术+公益”平台,“目前我们正在计划开发一款APP,收集和发布留守儿童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他公益信息,尝试对接政府、企业和市民,当然还有艺术家,增强公益活动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