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可以不被包养

13.01.2016  10:48

不论在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艺术家 的灵魂里都藏着一个最强心音:愿创作能够无限自由。

木心说,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最好的艺术家,过的都是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先锋一点,还极难被同时代人认可,只好不穷则已,一穷到底。这样生活下去也不是办法,连续断食二十一日,只有李叔同能活下来。只有经济独立,自由创作才有最低保障,人人都希望像李安那样找个能支持自己包养自己的好太太。

达芬奇《丽达与天鹅

在国外,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甚至文艺复兴,艺术家多为教会、国王包养,所做之画都是订件、公共装饰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是在完成任务。教皇不满意,让改,三杰们也只得改。好在他们有伟大的天才。到了十八、十九世纪,资产阶级萌芽壮大,贵族、教堂,土豪们仍需要艺术,不论是出于审美需求还是附庸风雅。包养仍在继续,只是包养者越来越多转变为资本家。

十九世纪以后,艺术家才逐渐开始当家作主。陈丹青到纽约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艺术家,一个“自己雇自己的人”,每年都得交税。自那时起,艺术才不再是订件,不再是完成任务,供求关系改变了——“我不欠这个世界一幅画”。艺术家慢慢开始自己玩。

在这之前,做艺术家,要么穷困潦倒,要么接受包养。现在能看到的名画,都出自当初被包养过的天才和幸运儿。拒绝包养,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中也有梵高、杜尚这样的惊世之才,只是他们从不属于自己的时代。

杜尚《下楼的裸女

1916年,杜尚因《下楼的裸女》在美国名噪一时。一位土豪想要以一万美元的价格,包下他一年中的所有创作。狮子座艺术青年杜尚时年29,四年前断然放弃画画,现以教法语为生,刚够温饱,鲜有盈余。

然而这笔一万美元的年薪被他用单音节词“不”打发了。面对被包养的诱惑,他已足够成熟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