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扬:芝麻没捡到,Uber也跑了

12.10.2015  13:58

这条新闻无论如何也是具有爆炸性的——Uber(优步)宣布,正式入驻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上海雾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达21亿元人民币。

这是Uber成立的唯一一个美国以外的独立公司。Uber表示,将把业务搬到中国境内服务器上运行。为了在中国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将达到63亿元。

之所以说这条新闻具有爆炸性,是因为今年5月1日,城中媒体发布了另一条爆炸性新闻,也与Uber相关——“广州开始正式对私家车通过打车软件拉客展开查处,Uber广州公司被工商和交通等多个部门执法查处,一批用于揽客的手机被查封。”

5月Uber在广州被查,据说是全国首次,10月Uber在上海平安落地,也是全国首次。

假如今年5月广州干的事情不是查处Uber,而是批准Uber落地,那么广州现在就多了一家注册资本为21亿人民币的互联网巨头公司了。

恕我市侩,这钱这投资是我们眼睁睁看着跑掉的。

其实这还不仅仅事关一个注册资本为21亿的互联网公司的命运,这更事关一个城市的声名。

如今是一个传播的时代,所有的大事件都具有公共传播和公共关系意义。

换言之,上海用Uber落地在全世界为自己做了一个巨大的城市形象广告,Uber的落地为上海的名片贴了金光闪闪的一层金箔,而广州却失去了这样一个机会——本来广州是最有资格拥有这个机会的,因为Uber最早在广州起步,可惜广州最终成了“最早查处Uber”的城市。

广州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查处优步呢?这真是只有查处的人自己才知道了。

所谓鸡吃放光虫,心知肚明。

当然,我们可以说,不管谁无牌运营都要查处,但同样是做公共交通生意,那么多的“五类车”广州满城跑,Uber刚一冒头就被查处,这种做法难免让人质疑,个中三味也值得细品。

或者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发问:假如Uber等打车平台不是抢了早就饱受诟病的传统出租车的生意,有关部门会那么积极去查处吗?

广州不是Uber进入中国内地的唯一城市,别的城市很聪明,按捺冲动见机行事,先看看上头的意思,这条鲶鱼来搅搅出租车市场也好,哪个城市的出租车服务不叫人头疼?假如上头的意思是查、赶走,那还不好办?照查照赶就是;假如上头的意思是开放,那迫不及待的查处岂不成了笑话?而且吃的亏还不止出个洋相这么简单。

Uber在世界各地各大城市都有受到抵制的遭遇,之所以能够做大,恐怕与许多城市的一只眼开一只眼闭有关。

互联网专车,不要说十年前没有,三年前都还没有,各国各地的管理法规都遭遇到了这个新问题的挑战。唯其如此,才特别考验城市管理者的眼光智慧。

世界并非只有黑白两个极端,灰色地带本来就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以非黑即白的心态管理城市是一种强迫症,甚至以法制的名义为百病丛生的出租车行业吊盐水,最后吃亏的还是这座城市本身。

芝麻没捡到,西瓜又丢了。我可以这样概括广州和Uber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