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芦洲镇无一人喝上合格自来水(图)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 黄齐雄) 还没走进广东惠州市惠城区芦洲镇上青村,远远望去,就能看见大部分房子的屋顶安置着一个数立方大小的铁皮水箱。这些铁皮水箱村民用于蓄水,水源是深挖地下数米或数十米的地下水。
在上青村,每家每户一口井,村民需要用水时,就通过抽水泵把井水抽到楼顶的水箱里,水再通过管道流到村民自家的厨房里、厕所里。
惠州市惠城区水务局农村饮水管理中心一工作人员介绍,芦洲镇居民用水,要么是通过这种分散式的方式实现供水,要么是通过简易的水厂实现供水,“芦洲镇无一户用上合格的自来水”。
6月27日,惠城区政协调研发现,惠城区农村合格自来水的普及率仅55%。
“冲厕所我都不想用这个水”
据上青村妇女主任杨桂珍介绍,上青村有9个村小组,1700多人,一直以来都是饮用井水。部分村民担心水质,每一两年取水样到惠城区进行检验。“我自己没拿去检验,但我每隔一个星期都会抽干家里的井水,等井换新水时再使用,以此保障井水的质量。”杨桂珍说。
2007年前后,惠城区水务局开始在上青村铺设自来水管道,当时的计划是在上青村委会的院子里开采一个地下取水点,作为全村的自来水供应水源。“村里的管网都铺好了,但是地下井打了七八十米,都没出水。”杨桂珍说。
2011年,为了连接规划中的芦洲镇水厂,上青村铺设了新的主管道,但是因为镇水厂建设不顺利,管道至今没流过一滴自来水。“一些村民也会问我,村里什么时候能够通上自来水,我也不知道啊。”杨桂珍说。
和上青村相隔3公里的青塘村,用水情况相差无几。青塘村在十多年前就建设了简易的自来水工程,水源是山上水库里的水,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村民敢饮用自来水。
“我们家的自来水自安装以来,我们都没喝过。”7月16日,青塘村一名林姓村民对记者说,“水是黄色的,一到下雨天更浑浊。”安装时,她缴纳了350元安装费,以后每个月因为用水少,水费也只交了几块钱。“(水费)交了两三年,我发现其他村民都不交了,我也就没交了。”她家的水表多年无人查看,已被一层土覆盖;打开水龙头,水流不大,捧在手掌中的水明显泛黄。她只用这个水洗手,洗脏衣服,“冲厕所我都不想用这个水,水质太差了。”她家主要依赖院子里17米深的井水作为饮用水。
芦洲镇主管饮水工作的副镇长谢海恩告诉记者,青塘村的自来水工程在1990年代就完成了,这个工程直接把水库里的水引到各家各户,既无沉淀设施也无消毒设施。
无人愿意投资水厂
谢海恩介绍,芦洲镇有2.7万多人,下辖19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目前芦洲镇有一个芦岚老水厂和一个未建设完备的芦洲水厂。老水厂的水主要供应原芦岚镇墟(2003年芦岚镇并入芦洲镇)1000多名居民使用;原属于芦岚镇的另外9个村庄则使用山沟水作为饮用水源,使用人口有八九千人;像上青村和青塘村等原芦洲片区的村庄则使用地下井水。
2006年前后,为解决芦洲镇的自来水问题,芦洲镇政府投入120多万建设芦洲水厂,“当时水厂的主体工程已经建设好了,包括泵房、沉淀池等,但由于镇政府财力有限,后续工程的300万资金未能得到解决,设备和管网也迟迟未能得到落实。”谢海恩补充,“由于芦洲镇地处山区,经济落后,镇一年可动用的经费是200万左右。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但未能落实。”
新水厂的建设至此搁置了下来。“我们也有考虑利用投资来解决芦洲镇自来水供应问题,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老板敢来投资。”谢海恩分析,自来水工程建设需要一笔巨大的资金用于水厂建设和管道铺设,投入成本高;而芦洲镇地处山区,人口少且居住分散,用水需求少,部分村民更乐意用井水或者山沟水;芦洲镇没有企业,自来水只能供给村民,“投资大,回报率低,自然没有人过来投资。”
明年启动村村通工程
7月17日,惠城区水务局农村饮水管理中心一黄姓工作人员介绍,整个惠城区农村人口有27.43万,目前能够用上合格自来水的有15.18万,主要分布在河南岸、小金口、水口、三栋、马安、横沥、汝湖等街镇;而用上简易自来水的有1.91万人,分散式供水的农村人口则有10.32万,这两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马安、横沥、汝湖以及芦洲等镇。整个惠城区仅55%的农村人口用上合格的自来水。
该工作人员坦承,芦洲镇有两个水厂,芦洲水厂尚未投入使用,芦岚水厂由于设备简陋,按照国家标准,其提供的水属于不合格自来水。“那么,芦洲镇没有一个人用上合格的自来水?”记者问。“是。”该工作人员肯定地回答。
据当地媒体报道,根据全省规划,2018年底前惠城区将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工程计划投资1.75亿元。目前,惠城区纳入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规划中。下一步,惠城区计划通过与惠州市水务集团协调,争取将芦洲、横沥镇纳入市区供水一体化工作方案中,率先实现城市、农村供水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将在2015年启动芦洲镇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原标题:广东惠州芦洲镇无一人喝上合格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