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芬兰高等师范教育造就基础教育成功

18.04.2016  17:36

  新华社芬兰坦佩雷4月17日电(记者李骥志 张璇)在日前举行的“中芬学习乐园之未来教育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芬兰基础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芬兰高等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没有奇迹,只有努力,”坦佩雷大学副校长梅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芬兰的基础教育。他认为,芬兰基础教育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根本原因在于芬兰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的专业精神。

  梅林说,早在40年前,芬兰就要求所有中小学教师接受五年制系统训练,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所有开设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都要设立自己的附属中小学,这些附属中小学就是师范生的实习基地。他说:“这样能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张男星对梅林的话颇有感触。她说,芬兰引以为荣的实习基地集中实习制度,中国也曾经实行过,只是没有坚持下来。

  张男星说,学校老师和基地老师一起培养师范生,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专业精神,甚至包括在讲台上的教态。“通过这种实习制度和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会上课,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案的撰写、教学方法的选取、课堂问题的预设与处理等,确确实实是个教师了。

  芬兰的师范生在修完主科、获得学位后,还要到教师教育学院拿到60个学分才能最终走上讲堂。张男星说,这60分并不好拿。“比如,他们27个学时才得到一个学分,在我们国家普遍可以拿到两个学分了。

  张男星说,以前我们比较重视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支撑性作用,似乎通过好的基础教育才能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提供条件,包括高等师范教育也需要好的基础教育提供好的生源来支撑。但从芬兰的实践经验来看,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好的基础教育不会凭空冒出来,它恰恰需要高等师范教育来供养,好教师的培养才是支撑基础教育成功的根基。

  她说:“我们有理由加强高等师范教育或者教师教育。毕竟,教育活动说到底还是要依靠并依赖教师的教育教学功底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