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台芳:深耕教育学术厚土 教学科研硕果累累

27.04.2019  20:43


刘台芳是东莞石碣镇教育办副主任,从事教育工作32年,他一手拿书,一手拿笔,深耕教育学术的厚土,终于化蛹成蝶,成为教育行业攻坚克难的先锋、创新工作的榜样、敬业奉献的典范,先后于2013年被授予“东莞市劳动模范”称号、2019年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攻坚克难 乐于奉献

▲2019广东省五一劳模奖状获得者刘台芳 受访者供图

1995年,原本在老家江西从事教育工作的刘台芳来到了东莞长安,自此与东莞教育结缘。在长安工作13年后,于2008年来到东莞石碣镇教育办。

初到石碣,发现这里的教学科研还比较薄弱,刘台芳心里很着急。为改变现状,他通过“三个推动”“三个帮扶”“三个优先”建立科研长效机制——即依靠制度管理推动、校长带头推动、名师引领推动科研工作;通过专题讲座帮扶、开放研讨帮扶、指导小组帮扶科研工作;通过学校奖励优先、学习机会优先、评先评优优先等措施推动科研工作。全镇中小学形成了“一网六课四结合”的科研特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台芳的带动和指导下,2012年以来,石碣镇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数量和成果获奖数量均居全市前列,共有市级以上课题19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2项,市级重点招标课题4项,市级精品课题10项,市慧教育专项课题1项,市规划课题165项。近五年来,石碣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111项,其中市级奖励79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54项;省级奖励3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4项;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市级以上奖项的论文达400多篇。

博学精研 勤于著述

刘台芳把学习、思考、实践有机结合,围绕新时期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进行改革,构建了小学语文“三环自主”教学模式,形成了“八学并举”的教学风格。

他主持完成了6项省市课题研究,6项科研成果获省市奖励。其中获得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4项。先后出版了4本论著——《小学语文自主发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乡村小学社会化德育研究》《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2001年11月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专著《中小学教育科研十讲》2013年7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他的论著《小学语文自主发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得全国小学语文研究成果二等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

在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刘台芳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促进教学工作,并转化为理论著作。他的教学论文中,有30多篇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撰写的30多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论文《写字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研究与实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获得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一等奖。

辐射带动 培养教师人才

一切工作最终要落地到如何更好地教学。“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教师人才。”刘台芳说,最初的培养方案是他自己在石碣镇给中小学老师做培训,“坚持了三四年,开始看到了一些成效,很多老师从不会做科研到科研立项并获奖,看到他们的成果,比我自己获奖还要高兴”。

他的无私奉献得到同行认可和上级部门的肯定,2013年,刘台芳被评为东莞市劳动模范、成立了刘台芳劳模创新工作室。他紧紧围绕“勇于创新 追求卓越 带动辐射”的工作目标,把劳模工作室建设成为教育难题的攻关队,教育改革的创新源,教育人才的孵化器,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标,积极发挥好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为推动石碣镇教育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近年来,他应邀到大学和中小学讲学100多场,受训人次超过2万多人次。在市进修学校举办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9期,为全市培训科研骨干1100多人,获得了广泛好评。他带领劳模工作室团队,精心指导教师的成长,在他和团队的帮助下,截至目前,成为省级骨干教师7人,成为市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2人,成为市学科带头人18人,成为市教学能手72人。

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评为东莞市劳模模范、刘台芳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刘台芳创新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东莞市科协先进个人、东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东莞市小学语文首批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全媒体记者 覃凤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