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后人 白云山祭祖

06.11.2017  13:25

苏东坡后人在念祭文。

大洋网讯 说起白云山,“蒲涧濂泉”“白云晚望”等美景声名远扬,但很少人知道,白云山摩星岭附近还藏着一个“苏家山胜迹”,这里埋葬着苏轼之孙南宋太尉苏绍箕。

重阳节后的11月初,500多名来自广州车陂、顺德碧江等30多个村的苏绍箕后人聚集在苏家山胜迹,诵读祭文,祭拜先祖。本次苏氏秋祭负责人苏应昌介绍,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既能加强苏氏各宗亲和支亲的联系,同时也激励后人,培养后人“饮水思源”的品格。目前,包括苏氏族人在内,普遍认为苏绍箕是苏轼次子苏迨的儿子,但也有人指出,苏绍箕或并非苏轼后人。

族长诵读古朴祭文

教育后人谨遵祖训

从白云山西门驱车朝摩星岭方向,沿山道蜿蜒而上,约10分钟后到达一个三岔路口,一块刻着“苏家山胜迹”的石碑坐落在路旁草丛。在入口处,一个小石碑刻着两行红字“此路通往苏家山,苏东坡之孙苏太尉墓”,沿一旁小路拾级而下,转角处刻有苏轼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往下,外堂广阔、内堂紧聚的苏太尉墓就掩映在葱郁山色中。苏太尉指的是苏绍箕,据称他是苏轼孙子。

高山有情,如抱如怀;遵循旧礼,祈福无疆;先祖功德,振我家邦;谆谆祖训,铭心莫忘;秉承祖志,再创辉煌;振兴家业,开来继往;承前启后,代有贤良;为族昌盛,团结扶帮……”11月3日的祭祖现场,苏氏旗帜插在苏家山胜迹各处,人山人海,香火鼎盛,来自碧江的族长苏敬源开始诵读祭文。这是祭祖仪式最重要的部分。

据介绍,祭文全篇采用四言韵语,两两对应,由碧江苏姓族人执笔书写。一声声铿锵有力的祭词在空中回旋,叙述了先祖苏绍箕的历史地位、人生经历等,同时表达苏氏后人敬仰先祖,遵循祖训,振兴家业的决心。

苏轼祖孙情迷

羊城第一秀

据《车陂村志》记载:苏绍箕,北宋名士苏东坡之孙(苏东坡次子苏迨的儿子),又名苏箕、苏晴川等。苏绍箕从六岁开始,在安徽当涂泪别苏东坡后,在南雄珠玑巷成长,后升任太尉,掌管京城各路兵马,后携眷南下广州,在顺德碧江购置田产,并安排儿子世居碧江,世度居广州。800多年来,苏绍箕子嗣在顺德碧江和广州车陂世代繁衍。苏应昌介绍,两宗亲共同拜祭先祖的习惯自古有之,20世纪50年代后,各宗族开始分别祭拜。去年,碧江村成立了理事会,促进两大宗亲的再次“团聚”,诵读祭文的传统也得以重现。

苏绍箕为何会将墓地选择置在白云山?据记载,苏绍箕告老还乡后,携家眷南下广州遍游名山,唯独钟情白云山,在山中出资建造月溪寺,购买了寺后三百亩土地作为墓园。而相传苏东坡与白云山也有着不解之缘,曾在贬谪期间游览白云山蒲涧寺,留下《题广州蒲涧寺》,云:“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描写蒲涧寺古木葱茏,飞涛百尺的景象。

不过,也有报道质疑称,苏绍箕或并非苏轼后人。对此,苏氏族人称,车陂晴川苏公祠的族谱中,确有苏绍箕是苏东坡之孙的记载。

祭祖日期定在重阳后

广州的苏轼后人有‘清明拜将军地,重阳拜苏家山’的拜祭习惯。”苏应昌介绍,“将军地”是指位于黄埔区的苏轼第五代孙苏福祚及其家族墓地,“苏家山”则是苏轼第一代孙苏绍箕的墓园。而广府地区有春秋两祭的传统,又因“同一墓地不能一年拜两次”,数百年来,便形成了“清明各自拜小太公,重阳集中拜大太公”的习惯。

不过,近年来,因白云山成为重阳登高胜地,拜祭日期不宜安排在农历九月初九,“20多年前就改为农历九月十五,日期虽变,但集体祭祖的传统一直延续。”苏氏后人苏俊英认为,恢复传统旧礼,通过集体祭祖和诵读祭文,让后人知道更多关于先祖的事迹。

文/广报记者申卉、叶碧君 

图/广报记者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