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苏联二战老兵:忆中国东北战场对日激战
中新社莫斯科5月3日电 题:访苏联二战老兵:忆中国东北战场对日激战
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文龙杰 田冰
89岁的老兵柯罗金一只眼睛已经失明,耳背的厉害,腿几乎不能动。中新社记者近日来到他家时,他躺在沙发床上蜷缩成一团,需要女儿塔基亚娜扶他下床并帮助穿上外衣。
“他身上有伤,有些残疾。”塔基亚娜告诉记者,柯罗金是在中国东北和日本关东军作战时负伤的。
1945年8月9日,根据美、英、苏三国首脑签订的《雅尔塔协议》,百万苏联红军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那一年,柯罗金19岁,在苏军进攻部队里担任迫击炮手。
“我记得,我们团进入中国境内不久,就接到了向日军进攻的命令”。柯罗金在塔基亚娜的搀扶下坐到了小桌子旁,慢慢地讲述着70年前的那段经历。他发音含混不清,有时候需要塔基亚娜帮他重复。
由于时间久远,柯罗金记不起自己参加战斗的具体地点。但战斗时,日本人的炮火仍然让他记忆犹新。“战斗当天日本人的炮火很猛烈,与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当时以为和日本人的战争应该会很轻松,我和战友们在前往中国的闷罐火车上唱了一路的歌”。
“当天我们和日军交战的时候天还没亮”,柯罗金说。他们和其他迫击炮手接到命令是压制前线日军迫击炮阵地。“当时天黑,路也不熟,我和战友在赶往前线阵地时掉队迷路了”。
“我们还在路上时,其他迫击炮小组已经向日军开火了”。柯罗金回忆道。在遭受攻击后,日军炮兵回应速度很快。“日本人早已提前测好了周围地区的各种射击参数,所以他们打的很准”。“等我赶到射击位置时,我看到其他迫击炮组几乎被打垮了,我的战友们趴在地上,或死或伤”。
用柯罗金的话说,他那时“还是一个从农村出来不久的孩子”。当时他被战友们的遭遇吓呆了,忘记了战斗。“我手抱着头,趴在地上。直到中尉把我从地上拉起来”,“他要我‘为了祖国,为了报旅顺港之仇’(1905年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中国旅顺)而战斗”。
从恐惧中回过神来的柯罗金在中尉的帮助下,开始调整位置,向那些因开火而在黑暗中暴露位置的日军迫击炮阵地射击。“一发一发地打,在战友的配合下,我摧毁了日军7个迫击炮射击点和另外几个火力点”。
“那是我在中国的第一次战斗,也是我一生最后一次战斗”。柯罗金说。
那次战斗中,尽管柯罗金注意隐蔽,但最终还是被日军炮火炸伤。随后他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直到战争结束,他再也未能回到中国前线。
那次战斗给柯罗金带来了一枚“勇气”勋章和一张残疾军人证明。
“那次战斗使父亲的视力、听力严重受损,他的膝盖也无法长时间站立”。塔基亚娜告诉记者,“父亲战后无法进行体力劳动,而且因为打仗也耽误了学业,一辈子命运就这样被改变了”。
但柯罗金并不认同女儿的说法,“因为战士上战场杀敌是本分,这是一个士兵的使命,伤亡并不奇怪”。“而且我是在消灭法西斯时受伤的,我感到光荣”。
柯罗金告诉记者,他现在每个月可以拿到约合1000美元的退休金,足以养活自己,甚至可以帮助女儿。塔基亚娜则觉得,父亲这一辈子应该过得更好才对。
柯罗金最终选择沉默来回应女儿的些许抱怨。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用干瘦的手抚摸着他年轻时的老照片。照片上的柯罗金穿着制服,身姿挺拔、意气风发。在其中的一张照片背面,有点褪色的蓝色墨水写着:柯罗金,1945年8月9日于满洲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