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行长骗走老友熟客3000多万用来还债 苦主无处讨款

08.12.2014  09:19

为还帮人借的850万元高利贷

被告自首并被判刑12年,苦主却无处追讨遭骗款项,银行是否须负责仍未有结论

多数时候,投资理财谈合作,靠的是交情,讲的是信用。但是,凡涉及到“”字,还得多长一个心眼好。近日,广州中院审理了一起巨额诈骗案,主犯就是看起来很靠谱的某银行支行副行长。他因为碰了高利贷,陷入债务泥淖,于是设法圈钱拆借。而他的老朋友、老客户们浑然不觉,一个个很放心地把钱交给他打理,借给他应急。近日,此副行长被认定诈骗3000余万元,被判刑12年。

■新快报记者 郭海燕 通讯员 马伟锋

●案情1

跟合作伙伴谈业务

顺道借走的300万美元再不见踪影

在多数人眼里,梁峰算得上是个年轻有为的男子,三十出头就当上了广州某银行支行的副行长,接触的客户层也是相当优质,刘某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某是一个大公司的高管。据其陈述,公司与梁峰所在的支行在谈业务。2013年的11月,他应梁峰邀约亲自来到广州。这期间,业务还没谈好,梁峰突然提到有个重要客户“头寸”不足,需要挪借个2000万元,两三天就能还。

双方合作得也比较好,加上梁峰是副行长,比较值得信任。”刘某当下就让财务配合出借300万美元。

不曾想,梁峰没按约定还钱。刘某几经催问,梁峰总是用各种理由搪塞拖延。刘某再次来到广州,和该支行行长无意中的一问一答,才发现梁峰撒了谎。

双头逼问下,梁峰交代是亲戚的公司需要资金周转,私下帮忙借的。但几日过去,梁峰仍然是没有还钱迹象。刘某只好将此事汇报给老总,带着律师再来广州。这时,梁某又称,这些钱是借给了一个物流公司使用了。

面对三个故事版本,刘某不知如何是好。而梁峰却在同年12月3日,跑到派出所自首了。

●案情2

怂恿老客户买“内部”理财产品

250万元打水漂

梁峰“出事”了。陈姨(隐名)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吃惊。不久前,她才打入250万元给梁峰的账户,让他代替买理财产品。

陈姨说,2013年10月,梁峰说银行推出了一种内部员工才能购买的“私行专享”理财产品,利息很可观,但起点购买金额是500万元。看了《某银行广州分行热销产品清单》,陈姨深信不疑,但手头活动资金只有250万元。于是,她按照梁峰的提议和以往的“合作惯例”,把这些钱打入了梁峰的个人账户,交给他凑数购买。

当陈姨赶到银行咨询,得知她在该银行,根本没有相关的理财购买记录,250万元要不回来了。

与此同时,韩国女子姜某(隐名)也发现自己上当了。她听信了所谓内部理财产品,直接将装有300万元资金的银行卡交给梁峰去操作。说好11月21日到期,但梁峰却罗织各种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