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共艺术最糟糕的6件作品

05.03.2015  11:46

乔纳森·琼斯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在此,我想批判托马斯·克伦威尔。作为最畅销历史小说《狼厅》的主人公,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一条推进宗教改革的罗威纳犬(编者注:世界上最有力量和智慧的犬种之一)。在他的引领下,根植于共同信念、共同符号和流行视觉语言的中世纪艺术遗产遭到了洗劫。克伦威尔的努力触动了修道院系统的基石,同样也破坏了公共艺术文化。曾几何时,每个英国小镇都拥有圣母的圣坛、先知的雕像和殉道者的壁画。其艺术遗产如此丰富,现在游客能在意大利欣赏到的一切,曾经同样留存在英国的城市和乡村。

而今,我们只剩下一棵受到诅咒的巨树。这是英国西部小镇科克比在公共艺术的名义下受到的馈赠。在超市巨头乐购取消了在科克比的建筑计划后,工地上剩下了委约艺术家Geoff Wood创作的这棵在400年前即失去生命的参天巨树。

利物浦回声报》刊发的现场照片里,这棵巨树好像在冷漠地嘲讽环绕它的丑陋环境。但如果让伦敦的艺评家来看,他很可能认为这就是典型的现代艺术作品。然而,现实是这件作品和当地环境、当地居民毫无关系。难怪有人在Facebook上吐槽:“这是什么怪物……”

自从安东尼·葛姆雷1998年创作《北方天使》以来,英国人对公共艺术充满痴迷。但现实是,在那以后涌现的大部分作品都极丑陋。如果报以宽容的眼光,我们可以视之为散落在英国大地的超现实主义干扰,或者穿插于使每个城镇都显得雷同的咖啡馆中的滑稽补充。有些地方喜欢建起球星雕塑,另一些地方喜欢更加抽象的元素。但总体而言,这样的潮流与艺术风格无关,现代英国雕塑的问题,并非其“现代”与否。

这些毫不动人的雕塑作品污损了我们的城市,它们的悲剧在于其诞生毫无目的。400年之后,巨树依然饱受宗教改革中对于偶像崇拜的攻击而显得伤痕累累。我不是说,要恢复以往,让宗教雕像随处可见。但是,我们确实需要某种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价值观,然后,才可能创作出能够体现一个社区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

也许只有罗丹再世,才能超越这个缺乏信仰的现代世界。他留在威斯敏斯特花园的加莱义民是英国最动人的现代公共艺术品。罗丹在宗教以外重新发现了这种让人感同身受的普遍人性。也许遵循罗丹的足迹,关注脆弱的人类根本状况,现代雕塑才能在城市和乡村取代失落的宗教传统,重新赋予艺术以人性的意义。可悲的是,以下6件我要点名批评的英国公共艺术中最糟糕的作品,显示出理想与现实有多么遥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