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宝级画家用口水作画

02.04.2015  14:14

[摘要]年过五十之后,透纳越发特立独行。他粗暴地对待画面,用指甲刮,用浮石磨,为了让画面柔和甚至往画布上吐口水。他的画面色彩强烈,令公开展览时挂在旁边的画家黯然失色。

“莎士比亚向你们揭示了人性的真理,培根告诉了你们自然的法则,而透纳则给你们描述了自然的样子。”——罗斯金

电影《透纳先生》剧照。英国演员蒂莫西·斯波因在本片中饰演画家透纳而获得2014年戛纳电影节影帝。

透纳在27岁成为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展开画家生涯。比透纳整整晚生100年的德语诗人里尔克,也在他的27岁写下《预感》: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我舒展开又卷缩回去,/我挣脱自身,独自/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用这首诗来概括透纳的一生再合适不过。

人人以为自己了解透纳,就像了解英国茶是什么味道——首先是夕阳下的退役战舰无畏号,然后是独特的标题——《奴隶船:奴隶贩子把死者和垂死之人丢入海洋——台风袭来了》(1840);艺术爱好者知道的更多,比如他喉咙里总是发出怪声音,他终身未娶与老父相依为命,而且手指常年染满藤黄和普鲁士蓝。

当然,这都是一个世纪之后的事了。在透纳的有生之年,正如迈克·李(Mike Leign)执导的传记电影《透纳先生》(Mr. Turner)里所表现的那样,他基本上被视为一个暴躁、冷酷而且有些疯疯癫癫的专业画家。蒂莫西·斯波为演好透纳,提前两年半每周上两到三次绘画课。有人说这部电影没有高潮,那也许是因为艺术家生活的高潮都在作品里了。

透纳是谁?他全名叫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是19世纪英国画坛的一代宗师。他把风景画“提高到高贵的新地位”(贡布里希语),使其与历史画、肖像画并驾齐驱;他也为英国绘画在欧洲争得了一席之地,使其与英国工业帝国的形象一道在西方崛起。

透纳自15岁首次参加皇家美术学院年度展,此后每年都不缺席。他的画室遗产包括近300幅油画、约3万幅素描和水彩、300本素描集,这些作品在他死后按他的遗愿被国家接收,依旧每年都在全球以各种形式展出。2009年4月,泰特美术馆首次将112幅透纳珍品带来中国。

透纳画静谧的风景、被死亡笼罩的战场,也画暴风雨笼罩的大海,他一生都是画坛的争议人物和英国国家画廊最爱的画家。与形体相比,他对描绘光线和色调更在行,他眼见为实的工作方式简直就是日后印象派的预演。

他的画是“睁着眼睛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