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红茶种子飞上太空终回家 何时能喝上“太空茶”

18.03.2017  10:06

随着英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肖勇科从原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副司令、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少将手中接过“英红九号”航天种子,标志着在太空遨游了63天的英德红茶种子终于“回家”了。据悉,这批经受过太空射线“历练”的种子回到英德后将进入地面培育阶段,但相关专家表示,具体这批航天育种的“英红九号”种子能否为消费者带来“太空茶”一切还是未知数。

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少将(左二)、中国航天基金会搭载项目办公室主任尚庆国(右一),分别向英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肖勇科(左一),英德市老一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授牌。

现场:50克“英红九号”红茶种子太空育种“回家

3月16日上午,广东英德红茶“英红九号”航天育种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授牌仪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中国航天基金会授予广东英德市老一队茶业有限公司“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牌匾,同时将50克英德红茶“英红九号”航天种子顺利交回英德。

在当天举行的仪式上,原中国载人航天常务副总指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中将,向英德市老一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峰授予“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牌匾;原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副司令、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少将、中国航天基金会搭载项目办公室主任尚庆国,分别向英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肖勇科,英德市老一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平交回“英红九号”航天种子。

2016年9月15日,由英德市老一队茶业有限公司采集提供英红镇茶园生产基地的英德红茶英红九号茶树种子50克,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进行航天育种,并于11月18日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

英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肖勇科在讲话中表示,航天育种是育种领域最先进的也是最难实现的育种,也为英德红茶开发更高品质的新品种和新产品提供难得的机遇。广东英德红茶英红九号航天育种新闻发布会在北京航天城成功举办,标志着英德红茶茶树育种技术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必将引领全国茶叶科技发展,也为英德红茶开发高品质新品种储备提供了科研支撑。英德市委、市政府将不遗余力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

原中国载人航天常务副总指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中将在致辞中,对广东英德红茶“英红九号”参与中国航天育种工程表示赞赏,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将广东英德红茶“英红九号”航天育种工程顺利推进。

经过航天育种的英红九号种子。通讯员供图

重点关注

1,太空育种结果不确定,能否喝上“太空茶”还为时尚早

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英德红茶的品种。”英德市老一队茶业公司副总经理官楚尧介绍,此次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进行航天育种的英德红茶英红九号茶树种子早在2016年9月就筛选完成,全部来自该公司位于英德市英红镇的茶园生产基地。为了保证种子达到育种的条件,此次挑选的50克茶树种子均经过精挑细选,颗颗饱满盈实。

一切都是未知数,有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差。”对于茶树种子经过太空育种后能达到什么的效果,官楚尧也不敢轻易下断言。他解释称,茶树种子在经过高真空、大温差、弱磁场和高能粒子辐射等特殊的太空条件后产生变异,可能会出现高产、抗病的特性,口感也会发生变化,但同时也会有相反的结果,这不受人为控制。

经过太空诱变后的茶树种子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其结果还需要等待种子落地后的选育情况。官楚尧透露,种子回收后将尽快带回英德的茶园生产基地进行培育,其培育环境和普通茶树种子没有差别,“最主要是用普通种子进行对照,在相同条件下,看看太空种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终从中选择优良的那部分扩大种植。”官楚尧说。

2,太空育种最大意义在于为英德红茶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据广东省农科院茶研所所长、广东省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操君喜介绍,所谓的航天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育种新途径,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之一。它是利用卫星或者载人飞船将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样品搭载至太空,利用空间微重力、高真空、高洁净、大温差、弱磁场和高能粒子辐射等在地球无法模拟的太空条件,对生物材料进行诱变,促使物种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质,培育新品种。

事实上,这并非英德红茶种子首次乘座飞船登上太空。广东省农科院茶研所在2000年和2015年都曾与中国航天基金会合作将英德红茶种子送上太空,但最终回收的种子因为发芽率低而宣告失败。

操君喜指出,航天育种与传统的地面诱变育种相比,具有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多、稳定性强、周期短等特点。作为英德红茶当家品种的英红九号,是继西湖龙井、武夷大红袍等之后进入太空开展空间生物多样性科学实验时间最长、搭载量最多的又一个名茶品种。

“一般的地面育种如异花授粉、定向杂交等手段,产生一个新品种最少要花费6到7年的时间,通过太空诱变可以将这个周期缩短一两年时间。

这次老一队进行的航天育种的尝试,是广东茶树育种研究由传统常规育种向航天诱变育种领域进军的一次探索,也能为广东茶树育种创造了新的材料,对于在品种选育方面提升英德红茶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操君喜介绍说。

操君喜表示,接下来,若有可能和机会,广东省农科院茶研所将整合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育种岗位专家和清远试验站的科技资源,积极配合英德市政府及有关单位,以“英红九号”航天材料为基础,开展新品种选育及配套产品研发,将英德红茶这张享誉海内外的名片擦得更亮更有魅力。

3,“航天育种”不是转基因,能够保证食品健康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乘着航天飞机进入太空进行“航天育种”,经过“航天育种”培育出来的农产品能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呢?它和转基因是不是同一回事呢?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育种岗位科学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资源与育种研究室主任吴华玲博士表示,“航天育种”培育出来的食品完全有健康保证,它和转基因也不是一回事。

吴华玲介绍,航天育种实际上只是DNA内部发生重组、突变所产生的变异,属于内源基因的改良,并没有外援基因的加入,所以不存在基因安全问题。因而太空育种是培育高产、优质、早熟、多抗,并且安全的良种的有效途径。

航天育种是利用太空环境作用于种子,让种子内部发生自然突变,而转基因则是人为的在种子内部加入新的基因从而产生突变,因此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培育方法。”吴华玲说。

编辑: 唐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