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文明创建获市委书记点赞!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05.08.2016  13:08

8月1日19:30,茶山电视台播报《茶山 新闻 》,寒溪水村书记罗锦麟和“两委”干部面对镜头宣誓,“勇于面对文明创建的任务和挑战,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保证胜利完成创建任务。”茶山电视新闻播出之后,茶山快讯官方微信紧接着推送,《茶园》报每周集中刊出,茶山文明创建工作正全方位接受市民监督。       

日前,市委书记吕业升,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分别作出批示,充分肯定茶山镇做法,并要求向全市各镇街推广。       

茶山文明创建怎么做?取得了哪些效果?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8月3日, 东莞日报 记者深入茶山,寻觅茶山文明创建点滴。

■茶山镇电视台开设“文明创建系列访谈”

在“开展文明创建整治提升‘十大行动’”中,茶山寒溪水村已清理牛皮癣3000多处3万多张,垃圾及淤泥150多吨。罗锦麟不回避寒溪水村的问题,在电视上郑重承诺,“我们会在巩固已有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查找自身不足,绝不拖全市、全镇后腿,向市委、市政府交一份满意的创建答卷。”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茶山全面落实“开展文明创建整治提升‘十大行动’”的一个缩影。茶山镇有17个村(社区),已经有8位村党工委书记走进茶山电视台“文明创建系列访谈”,就文明创建工作立下“军令状”,将“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身体力行投入到整治提升行动中,并自觉接受监督和检阅。    

■茶山以文化墙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田”落实成“军令状”

“开展文明创建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基层党委主体责任意识的强与弱、落实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文明创建工作的成效。只有各级党委班子勇于担当第一责任,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文明创建工作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茶山镇在文明创建工作中严格落实督导问责,进一步严明包干“责任田”、立下“军令状”,将创建责任落实到位,形成全党动员、全镇参与、全民动手的生动创建格局。为进一步发挥群众的舆论监督和推动作用,茶山镇电视台开设“文明创建系列访谈”,各村(社区)党工委书记、文明创建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在镇委、镇政府及全镇党员干部群众面前下“军令状”。

目前茶山出台创建工作责任分解表、示范点建设责任分解表,明确178个创建具体工作、51个责任单位、82个配合单位等,并直接细化分解责任到133个责任人,确保每人都有“责任田”。镇领导班子成员包干全镇17个村(社区)及34个主要部门。各村(社区)“两委”干部包52个组、105公里的道路。各组共包13910个户,并签订了1万份“门前三包”等责任书。出现问题将对包干的领导干部问责处理,对不配合落实的建筑采取停水停电等有力处理。

“责任田”划了,工作落实得怎么样,整治的效果如何?细心的茶山市民发现这次动真格了。茶山电视台开设“文明创建系列访谈”,准备在两个月时间里做30期访谈,每期安排一名村(社区)党工委书记、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5分钟的采访表态。目前已有8个村的党工委书记进行誓师表态,明显感受到创建压力和责任意识,取得了良好的责任落实效果。

8月3日,罗锦麟告诉记者,“上电视台访谈,其实就是立下军令状,肯定有一定的压力,但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必须对照要求,查找短板,努力提升。”

■志愿者向路面街道商铺派发“门前四包”倡议卡和文明倡议书

“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对基层党委而言,抓好文明创建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

自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促提升”行动开展以来,茶山镇全面部署、科学规划,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社会民生建设、市民文明素养水平提升工程,全镇干部群众的认识已经从“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

8月3日上午11时左右,在茶山寒溪水村委会门前的小公园,记者看到,公告栏里张贴义行善举榜,讲述着5位好人的故事,干净、整洁。而在三个月前,这个公告栏里还是被“牛皮癣”霸占。

在这片靓丽的环境背后,是“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的结晶。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寒溪水村清理3000多处的牛皮癣3万多张,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而在卢边村,有一支专门清理“牛皮癣”的队伍,在茶山的爱民路、黄岭路、卢元路、长岗路等路段和卢边综合市场共清理牛皮癣近3000处、垃圾约280吨。对 卫生 死角采取“发现一处、整治一处,不留死角”的方式进行整治。

在电视台开设“文明创建系列访谈”的同时,茶山还成立督导组,设立举报热线电话,面向社会招募50名文明督导员组成巡访团,分5个分队对全镇的环境卫生、涉黄涉赌、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城市“六乱”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监督,对有关部门存在的问题及社会上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明察暗访,目前已巡查出问题89个,整改86个;播出10期专栏,曝光23个单位。

经过近2个月的整改,茶山新增公益广告面积3万多平方米,覆盖率达75%,宣传氛围日益浓厚;处理“六乱”、违法广告牌等6200多宗,新增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文明茶山,我在行动”逐渐成为茶山人民的行为准则,文明风尚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