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座】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更多“花香”
■ 希 言
2002年,五华农村文艺工作者陈花香发现观众对老旧戏剧已失去兴趣,便开始自己创作剧本。16年来,她努力提升自身水平,创作了35个大剧本和上百个小剧本。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她创作的山歌剧、采茶调等深受欢迎。
陈花香的奋斗,是一个民间文艺创作者的奋斗。陈花香遇到的问题,也是民间文艺传承发展、乡村文化振兴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们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而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民间文艺最能引领一个地方文化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离不开民间文艺。
然而,当前民间文艺的传承面临不少挑战。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村落凋敝,青壮年离乡进城,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发生变化,乡愁被打碎、抹去,好莱坞电影、韩剧、日本动画片等大行其道,民间传统文艺面临空前危机,不少民间文艺样式走向边缘化,甚至断档消失。乡村文化振兴也面临同样的现状。
在此情形下,陈花香的努力更显得可贵。通过民间文艺这个乡村文化生态的晴雨表,她直观地感受到了危机——观众对老旧的戏剧不感兴趣了。为什么?因为与时代脱节了、与生活隔阂了、与群众不亲了。怎么办?她的努力值得借鉴——让文艺回归生活、贴近群众、顺应时代。她勇于抛弃过时的老剧本,创作贴近生活、反映乡村现实的新剧本,让观众感同身受。要传承发展好民间文艺,就要像陈花香一样带着危机感、责任感,去保护、传承可能消亡的民间文艺;也要像陈花香一样勇于创新,让民间文艺与时俱进,从现实生活中、时代潮流中、群众的喜怒哀乐中汲取营养,让其重获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文化事业的根基是人才。我们应着力培养、扶持像陈花香一样深谙乡土文化、热爱民间文艺、能创作敢创新的文艺人才,把民间文艺发扬光大,延续乡村文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