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茶果节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吃美味茶果品浓浓乡情

01.03.2017  02:36

  春节过后,肇庆市高要区的一些村庄陆续迎来了别具特色的“茶果节”。据《高要文史》记载,高要“茶果节”源于唐末,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高要西南片地区大多数乡村为迎接春天到来的传统节日。村民们热情待客,即使你是陌生客人,只要有朋友与村民相识,都欢迎到茶果节“白吃白喝”,这是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一种主要的节庆活动。

  2月8日中午,高要白土镇的洲龙村,家家户户备好各式茶果招待外地来客,让亲朋好友以及来到村中的原本素不相识的客人们免费“白吃白喝”,显示了高要人的热情好客,不禁让人想起陆游的名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往日平静的村庄变得热闹非常,据这里的村委会干部介绍,茶果节上,各家来的客人越多越好,越有面子越风光。这说明家里人缘好,朋友多,人们愿意和他交往。

  洲龙村的村民肖贵文、肖会文兄弟两人就在肖氏祠堂摆了20围、200多名食客享用的盆菜宴。虽然花费较大,但他们不仅不心疼,反而很开心:“今天是我们村的茶果节,客人们来饮酒,是我们的荣幸。茶果节一般是搞三天,一天准备,一天吃喝,一天收拾,虽然辛苦一些,但我们觉得很值得。

  各村的茶果节日子各不相同,但形式大同小异,所食用的都是千层糕、红豆糕、酥角、煎饺、油角、濑粉、薄罉、甜糕、煎堆、水榄等,而今又添上了鸡、鹅、鱼等食物,以及用来去火的各种凉茶。2006年年底,高要“茶果节”被列入肇庆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酥角,状若北方的饺子,但略小一些,呈半月状,边上有一层叠一层的褶皱,看起来很精致俏皮,油炸后是漂亮诱人的金黄色。咬开一口,里面是炒过的碎花生、黑白芝麻和白糖。吃起来酥脆香甜,忍不住吃完一个再拿一个,很多人会连吃五六个才罢手,还向一边的人推荐“味道真不错,你也尝一下”。 

  油角,又叫角仔,也是油炸食品,但炸的程度要轻一些,比酥角要大得多,甚至比一般的饺子还大一些,与饺子形状相似。里面可以根据自家的口味,放多种馅料,有咸有甜。甜的里面主要包糖、芝麻或豆沙、薯蓉,还有的放鸡蛋,咸的换成可口的蔬菜即可。  油角的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寓意人们吃了油角后就能后荷包鼓鼓,四面进财。

  千层糕是用精粉、白糖、猪板油等为原料制作而成,它的特点是制作精细,颜色晶莹,横截面层次清晰,很像五花肉。糕体松软,味道香甜可口,最好是刚蒸热时就吃,凉了味道就差很多。可以用刀子将一盘千层糕整齐划开,方便食用。

  酥角、油角……这些都只是小吃,不可能吃饱。到了中午,家家户户还会有大餐奉上,鸡鸭鱼肉十分丰盛。若是客人多了,就吃独具乡村特色的“盆菜”。

  据《高要文史》记载,高要“茶果节”源于唐末,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高要西南片地区大多数乡村为迎接春天到来的传统节日。村民们热情待客,即使你是陌生客人,只要有朋友与村民相识,都欢迎到茶果节“白吃白喝”,这是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一种主要的节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