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创业“松绑” 东莞“众创空间”勃兴

01.04.2015  14:06

■“众创空间”激活了草根创业者的激情 本报资料图 杨泽彬 摄

■集群注册的放开,为创业者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本报资料图 程永强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张国宏的梦想,或许正是从这个月租金380元的卡座上起飞。这个大学毕业仅两年的东莞本土90后,前些天刚刚带着他的两个员工签约进驻了“天马创业营”。在摆有数十张卡座的大格子间里,张国宏说,吸引他来到这里的,除了低成本的创业空间和各类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还有天马创业营那诱人的50万元种子基金。

天马创业营位于东莞天安数码城,是一个通过创新创业资源整合,为初创者提供从工商注册登记到科技政策申报、创业辅导、金融、人才等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众创平台。“初创的企业会遇到很多问题。”天马创业营副总经理陈展明说,除了房租、水电、物业、人工等硬性创业成本,还面临创业方向、融资困难、市场开拓困难等一系列难题,让很多有志于创业的人不敢轻易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系统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帮助更多怀揣梦想的草根创客实现他们的创业梦。”陈展明如是说。

日前公布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实际上,天马创业营也正是东莞众创空间蓬勃兴起的一个缩影。从近年来的创客码头、联丰创意谷,到清研联华,再到酝酿中的美猴王创客空间、比亚德创业营乃至东莞动漫城计划打造的集装箱创意工作室,东莞已经进入一轮众创空间迅猛生长的高潮。而集群注册等政策的放开,也为中国版“车库创业”的兴起营造了政策环境。

随着众创空间高潮的来临,曾经横亘在东莞创业者面前的初创门槛渐渐消失了。几乎是前所未有的零门槛创业,也让越来越多的创客蠢蠢欲动,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当中。

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

创客梦起飞

大学毕业后,学电子信息工程的张国宏很快就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他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在东莞天安数码城的一家企业里打工,作为创业前期的积累。

去年,张国宏成立了东莞市悦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主攻互联网策划业务,正式成为一名互联网创客。“一开始在南城一栋写字楼租了大概30平方米的地方办公,招了两名员工。”张国宏说,从去年开始,他就体会到初创型企业的风险和压力。“租金、人力成本、市场风险,这些都是我需要操心的问题。”实际上,包括张国宏在内最让草根创客们无奈的是,花费高额租金租下的写字楼办公室,往往也只是一个单纯的办公地点,并不能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反而成为他们的成本负担之一。

大概10天以前,天马创业营启动签约,张国宏成为了第一批签约入驻的创客之一。同时,张国宏成立的东莞市悦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也成为了天马创业营的合作平台之一。“其实作为初创企业,需要的是一个低成本、便利化、轻资产的创新创业空间,一方面降低初创风险,一方面更能为创业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所以当看到有平台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我第一时间就跑来签约了。”张国宏告诉记者,和他同一批签约的创客有20多个,他们都坐在一个大格子间里办公。

像张国宏这样的创客,在天马创业营拥有一个自己的卡座,每个月的成本仅仅是380元。不过,天马创业营也有独立单间的创客空间,价格也相应贵一些,月租为1000元起。“这个价格比写字楼低得多,我可以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业务开拓上。”张国宏这样说。当然,众创空间的基本功能就是降低草根创业的门槛和成本,但并不仅限于此,同样重要的是提供创业的基础服务和深度服务。

“创客们究竟需要什么,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陈展明对记者说,从一开始的登记注册,到办公空间,再到创业方向的指导、专业的顾问、人才、融资等方面的服务,都是创客们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因此,天马创业营正是从这条创新创业链的各个环节入手,去整合相应的服务平台,为创客系统性地解决问题。“现在,同我们合作的服务平台涵盖工商登记注册、科技政策申报、技能培训等各个方面,几乎囊括了创客创业的所有环节。”

张国宏入驻到天马创业营之后,打印、水电、网络乃至税务、法务等繁琐的事务再也不用操心了,同时还能获得创业全过程免费咨询指导、路演指导、对接天使投资人等创业服务,对接政府、高校、中介、媒体等创业资源也由平台一手承办。

众创空间潮涌

今年1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日前出台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则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在距离天马创业营垂直距离不到100米的地方,比亚德创业营也已经到了启动的前夕。这个由比亚德科技打造的行业性众创平台,将探索以合伙人的身份,更加深度地为涂装业的草根创业者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

“简单地说,我们通过资源集约化,为有志创业人士提供技能培训、机械租赁、订单承接等后台服务,让他们在我们的平台上实现创业梦。”比亚德总经理罗资辉告诉记者,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咨询和报名者已经络绎不绝,而首期培训将在今年4月18日正式启动。

“比如说,涂装行业的工人想要创业,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没技术、没机械、没资金、没订单。”罗资辉阐释说,比亚德通过培训授予技能,通过租赁给予机械,通过投融资服务给予资金扶持。在订单方面,比亚德则是通过其在涂装行业的品牌效应和丰富的市场资源,接到订单后再以零毛利方式分包给有意愿接单的创业者,在创业者从平台创收后,每笔收入的10%分期扣还创业营的人才培养成本总计约5万元,时间不限且不计利息。

在这一模式下,比亚德和创业者的关系并非从属,而是合伙人。“作为一个个人创业者,当你想要做事的时候,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承接订单,采用‘人、单、机’合一的阿米巴创业模式,在很高的自由度下创业。”比亚德董事长助理杨静对记者说,而创业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也可以扩大自己的团队甚至建立多个团队,那么他将有可能成为比亚德的地区性合作伙伴。

今年来,随着东莞第二次创业潮的到来,更多的众创空间也已开始酝酿。东莞动漫城计划打造一个由货柜搭成的创意街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空间。而用集装箱组装焊接而成的办公场所,简单易行,租金也相当便宜,能够解决大学生初创的成本问题。

打破政策壁垒

作为初创型企业,往往难以担负办公场地高昂的租金成本。而由于住所是企业登记的必要条件,使得很多初创型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电商等领域注重轻资产运行的企业无法登记注册。在当下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刺眼。

去年,东莞首创电子商务企业集群注册,让初创型电商企业登记注册的问题迎刃而解,也为东莞众创空间的蓬勃兴起打破了前置的政策壁垒。去年4月,东莞市电子商务企业集群注册登记仪式正式举行,为首批申请集群注册的12家电商企业代表颁发了营业执照。而清华大学东莞创新中心牵头组建的全市首家托管公司——东莞市清研联华集群注册托管有限公司,也依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和东莞创新中心的产学研优势,为创业企业提供地址托管、商务秘书、创业培训等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实际上,电子商务企业集群注册不仅突破了企业必须依托固定经营场所登记的障碍,电商企业无需办公或经营场所即可开展经营活动,更实现了全程电子化办理营业执照,未来还将逐步实现营业执照、国地税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四证”统一办理,具有传统登记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很多人注意到,正是去年4月我市集群注册的放开,吹响了东莞众创空间崛起的号角。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个个低成本、专业化、便利化、网络化并且兼具创新创业要素集成的开放式众创平台在莞邑大地不断涌现,为东莞草根创业者搭建起了实现梦想的舞台。

生态圈萌动

随着东莞众创空间的不断涌现,各个孵化器之间的整合与互动也在逐步加强,由一个个众创空间共同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正在东莞悄然萌动。

东莞天安数码城正在试图打造这样一个生态圈。“园区是一个‘大孵化器’,致力于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如‘一街四中心’等;同时,园区里面还有许多小型的孵化器,如去年由园区运营方、园区企业以及一批有创业想法的创客发起成立的‘天马创业营’、‘比亚德创业营’、3W咖啡等。”据东莞天安数码城董事总经理何文的阐述,在大孵化器里面有许多小孵化器,各类孵化器的侧重点不同,各司其职,资源又可以充分整合利用,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孵化器之间的互动,这就是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架构。

事实上,除了园区内企业在积极打造众创空间,作为园区运营方的天安数码城也在谋划。“我们计划打造一个1000平米的众创空间,计划在今年6月份正式启动。”天安数码城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个众创空间将涵盖两个方向,为技术型人才与销售型人才提供各自归属的创业平台。“一个方向是以3D打印技术为核心,联合相关企业,为技术型人才打造创客空间;另一个方向是以跨境电商为核心,联合创美、大龙等跨境电商企业,为销售型人才打造众创空间。”他说,同时也将整合园区现有的政务、风投、培训等孵化服务,联合园区内外489家创新型企业,为创客提供深度的创新创业服务。

此外,园区众创空间也为草根创业者留出了后路。“当创业进行到一定阶段,创业者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会继续拼杀下去,有的则追求稳定。”据介绍,进入园区众创空间的创业者,今后也可选择加入园区企业,实现创业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也降低创业者对于创业风险的顾虑。

对于志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东莞而言,天安数码城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打造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分析人士指出,通过联动包括众创空间在内的各个孵化器,形成分工明确、资源充分整合利用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或许这也是东莞接下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种路径。“能够避免众创空间各自为政所导致的资源闲置等问题。”他认为,不仅如此,生态圈的构建,也将最大化众创空间的作用,成为东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