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南海共建广佛人才合作示范区

17.03.2016  08:59

在广东省深入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广佛同城化建设迈入重要机遇期的大背景下,广佛区域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市场化成为大趋势。3月16日,根据《共建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指引,广州市荔湾区与佛山市南海区共同举行人才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暨广佛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启动仪式,两地将打破体制障碍,通过人才交流合作“同政策、同服务、同资源、同载体、同形象、同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共育、共引、共用,共同打造广佛人才特区,全面拓宽广佛同城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建设广佛人才特区

为广佛同城提供人才保障

荔湾、南海两地一衣带水,民间来往密切,人才交流频繁,但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两地人才办事的便利性、人员的流动性、资源统筹的不充分性以及单兵作战的局限性等问题依然长期存在。

“从荔湾区情来说,立足产业结构特点,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发展新兴、高端服务业是未来荔湾 经济 的发展方向。”荔湾区委书记唐航浩表示,南海区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人才合作有利于推动荔湾经济的创新发展、突破发展。“譬如建立两地创新创业联盟等,探索和实践区域性人才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两地经济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突出的借鉴意义”。

“南海区要加快工业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大力推进 金融 科技产业融合协同创新,努力打造高品质的经济,建设品质南海。”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梁维东表示,广州集聚了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广佛人才合作协议的签订,给广州人才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也必将更加有效地发挥两地的各自比较优势,形成“1+1>2”的合作共赢效应,进一步凸显广佛同城合作的示范效应,为广佛同城化的深入推进作出贡献。

启动仪式上,荔湾南海两地领导共同签订《广州荔湾佛山南海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建设人才合作示范区,两地将在人才交流、招聘、服务、培养和创新创业、人才智库、人才互访、人才研究等八个领域开展合作。通过全面同城化合作,以人才为载体和纽带,为两区向科技、教育、产业、文化等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合作奠定基础,提供人才支撑。

具体来说,两地将探索评定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互认等政策,探索人才服务“一地委托代理,两地合作服务”的跨城通办,促进荔湾电商行业与南海制造业的“互联网+制造”产业项目对接等。近期两区将率先启动互派干部交流挂职,交流挂职的干部先在双方合作最紧密的部门,如交通、环保、水务、建设等部门开始。

框架协议的目标分三步走,到2020年建立起政策均衡、产业协同、创新要素流动、人才交流密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人才发展新格局,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其他地区人才发展。

打造广佛千人计划双创城

为“创客”提供全链条服务

荔湾、南海两地创新创业资源集聚,两地孵化器总载体量超过100万平方米。启动仪式后,广佛(荔湾南海)创新创业地图首次发布。荔湾、南海两地将合力共建创新创业联盟,为广佛两地“创客”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科技孵化和众创空间全链条服务。

为吸引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荔湾、南海两区还与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合作,联手打造广佛(荔湾南海)千人计划双创城。双创城将利用国内首只“千人计划”众筹 基金 ,以及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打造的“千人计划”项目路演中心和人才交易中心,服务于千人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登陆新三板,为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科技早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人才合作的推动还需智力支持。两地将共建广佛人才研究基地,从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方面做出总体设计,为目前国内跨区域人才合作的模式、机制与路径等探索经验。

在专家看来,荔湾区和南海区两地共建广佛同城化人才合作示范区,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载体共建的区域人才服务体系,将为广佛全面人才合作探索经验,为荔南全面合作奠定人才基础,努力打造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区域人才合作示范区。

▲荔湾、南海两地创新创业资源集聚,两地孵化器总载体量超过100万平方米。

▲其中,荔湾区拥有17家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66家,今年新建立白国际商务中心、广州园等广州地标性重要招商载体,总载体量达近124万平方米,大力吸引时尚创意、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环保、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进驻。

▲南海区拥有科技孵化器2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家和国家孵化器培育单位1家,大力发展新材料、新光源、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在孵企业359家,毕业企业154家。

■广佛人才说

广佛人才交流活动

可作为首个突破点

佛山是口腔器械制造业的聚集地,在这里有上下游资源,广州的科研力量比较强。两地资源整合可以推动医疗器械的发展”。陈贤帅是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精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所的项目已孵化成公司,选址在佛山南海。“南海区引进人才的力度很大,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对子女入学、配偶工作、住房等问题都有政策优惠”。

在陈贤帅看来,广州和佛山都推出了很多人才计划和科研资助,建议探索项目申报时对分别在两地购买社保的人员身份互认。两地合办广佛人才交流活动,让两地的人都了解、参加,可以作为首个突破点。

构建荔湾—南海人才工作

联盟打出影响力

目前荔湾区3D打印正在向着服务型制造业集聚区方式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中国3D打印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广州市3D打印产业联盟理事长杨永强表示,佛山目前形成的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家具、新材料、汽车及零配件、食品及饮料、轻纺、节能环保、医疗 保健 等九大特色产业基地将助力荔湾区3D打印产业应用发展,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互补配套。

杨永强透露,近期华南理工大学拟在荔湾区的广州市3D打印产业园成立3D打印应用研究院,也将推动广州与佛山的人才合作。他建议,可构建荔湾—南海人才工作联盟,打造2—3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人才合作项目。

■专家观点

中央组织部特聘人才专家桂昭明:

广佛人才合作 格局将更多元

广佛共建人才合作示范区,人才合作格局将更加多元。两地可以开展干部、人才挂职交流,专家、人才共同研究,人才、企业技术对接,建立两地协同创新共同体和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工作格局。

人才合作内容也更加多样,两地可就联合招收博士后、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等签定协议;就科技人员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对接、重点课题联合公关等形成共识;就社会 保险 基础信息平台互联、人力资源服务业联盟等开展合作。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

人才合作有了 法律意义上的保障

两地人才合作协议的签署,最大的成功是找到了新常态下人才工作的突破点,通过在更大范围之内盘活资源,利用合作增强原理,使人才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是一个互利双赢的大好事。合作协议的签署,使人才合作具有了法律意义上的保障,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奠定了较牢固的基础。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