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荔湾这几大茶楼,就可尝遍粤菜所有花样!

04.07.2017  15:10

广东人大度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心态,在粤菜中充分体现出来,既集合了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等珠江三角洲的地方风味,也吸取了京、苏、扬、杭、鲁等菜的优点,创造了五千四百多种菜式,一千多种点心和数百种风味小吃,而这些美食,在荔湾地区几乎都可以一一尝遍。正所谓——“食在广州,味在荔湾。

茶果铺“改良”变茶居

明、清时广州的茶果铺,是在街头巷尾最常见的一种食品店铺。所谓茶果,是婚娶、节日、拜神、庙祭等场合使用的饼饵。最常见的茶果品种有大发糕、松糕、煎堆、寿桃、寿包、长寿面、百子寿桃、通心酥等。光复路的敬义信、大同路的英男、恩宁路的鸿昌、宝华路的吉祥、龙津路的福昌,当年都是享誉一时的茶果铺。

煎堆。

后来,一种新型的饮食店——茶居,直接把茶果铺的名点,移植过来,稍加改良,即可大卖,比如用马拉糕取代发糕。

在荔湾地区,坚持做饼的有敬义信、趣香、英男、适颐、新广华等店,其中又以趣香最为成功。2000年,趣香饼家被广州市政府列为首批27家老字号之一。

趣香饼家(资料图)

茶居“升级”成茶楼

莲香楼

茶居做出名气后,不少佛山人也跑到广州开茶居,从一层平房变成两三层的高楼。首层通常用来卖饼饵茶果等廉价食品,楼上开设雅座。“茶居”这一叫法,也被“茶楼”取代了。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连香楼在第十甫开张。最初只是一家经营糕点的糕酥馆,以莲子馅料点心最为著名。清宣统二年(1910年),翰林院编修陈如岳在品尝连香楼的莲蓉点心后,大加赞赏,建议谭新义把店名改为莲香楼。谭新义手书“莲香楼”三个大字。于是,莲香楼这块簪花挂红的大牌匾,一挂便挂了上百年。

与莲香楼隔街相望的陶陶居,创办于光绪六年(1880年)。1980年代,“陶陶居上月”获“金鼎奖”及“中国名牌月饼”称号。

陶陶居大月饼

广州酒家

1935年,在光复南路经营英记茶庄的陈星海在上下九附近兴建西南酒家,重金礼聘“南国厨王”钟权担任正印大厨。钟权的拿手好菜“西南文昌鸡”,皮黄而脆,肉嫩而美,骨酥而鲜,肥而不腻,香味浓郁。

文昌鸡

抗日战争前夕,西南酒家被毁。此后陈星海在废墟上重建楼宇,再开酒家,易名为“广州大酒家”,并邀请名厨梁瑞掌勺,后来更请到在巴拿马国际烹饪比赛大会上获得金牌的“世界厨王”梁贤加盟,两大厨神坐镇。1950年,陈星海移居香港,广州大酒家一度关闭,后经招股重开,1956易名为“广州酒家”。

泮溪酒家

在荔湾地区,著名食府又何止在上下九,沿着恩宁路往西走,到了荔湾湖畔,又有另一番热闹景象。泮溪酒家便坐落在荔湾湖畔,与仁威庙和文塔遥遥相望。它的前身是1947年开张的一家简陋的郊野酒家,1958年转为国营后,由政府投资改建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园林酒家,经营粤菜、粤点。

泮塘马蹄糕、泮溪绿茵白兔饺。

泮溪的点心最出名,因为泮溪有罗坤师傅这样的点心大师。泮溪的传统名点椰皇苹叶角、泮塘马蹄糕、蜂巢香芋角等,还有嫣红梅花饼、油泡灌汤包、奶油百篇糕、绿茵白兔饺、五彩明虾脯、像生雪梨果、豆汁牛柏页等,不断翻新。

荔湾人家那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传统,代代相传。时至今日,从茶楼、酒家,到茶餐厅、大排档,从中餐厅到西餐厅,乃至街头巷尾的粥粉面店、牛杂档、串烧档、臭豆腐档,荔湾永远是人头攒动,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