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莞人子女渴求优质学位 做好打算买学区房

15.03.2016  18:42

 

嘉宾:南城东晖学校校长阮金荣

新莞人袁才华

过去的一周,有关新莞人子女教育的话题备受关注。一方面,来自东莞的全国人大代表曾香桂提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一家团圆的建议,另一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也为东莞教育支招,建议扩大优质教育。

目前,东莞的非户籍学生人数远远多于户籍学生人数,占比70%,东莞教育的压力非常大,学生数量每年还以3万到5万的幅度增加。对此,不少新莞人家长都感慨: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怎么就那么难?

学位数量基本能满足需求

南方日报:在东莞全市层面购买学位之前,部分镇街已经试点。2012年5月,224个民办学位由寮步、大岭山、大朗、塘厦、黄江和清溪6个镇街购买,满足随迁子女需求。但是这种探索并不受欢迎,一些随迁子女被分配到民办学位,家长往往直接放弃。对于家长来说,什么样的学校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袁才华:我是个四川人,在东莞已经工作了10年,目前在松山湖开了一家小企业。不过,按照松山湖的政策,需要每年纳税20万元以上才能有学位,就我这种创新小企业来说很难达到。

现在我的大儿子在寮步的一家民办幼儿园上学,本来想在松山湖读小学,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位越来越紧张,尽管已经入户,将来能否有学位也很难说。所以,最近正打算在东城买一套学区房,因为南城等很多镇街都已经取消了学区房,只能先这样打算,以后政策怎么变,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早做打算。

从申请上来说,需要的资料很多,不是很便利。此外,申请的过程不是很透明,感觉各种找关系,需要拼爹。

阮金荣:从全市的情况来看,每年的学位数量基本上是能满足需求的。也就是说,大家都有书可以读。但是目前家长们的期待是对于更多优质学位的渴求。但是,全市低水平的民办学校还比较多,高水平的民办学校学位也很有限,短期之内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