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敬老院旧时东湖寺将会加以翻新保护

26.05.2014  11:18

莞城敬老院 旧时东湖寺 曾是东莞三大寺之一

莞城文物保护组工作人员表示,将会翻新保护东湖寺

莞城敬老院里,一位老人趴在窗台上张望。东莞时报首席记者 陈帆 摄

东莞时间网讯   提起敬老院,你联想到的是什么呢?偏僻、安静、规则的宿舍房还是宽敞的活动场地?东莞最早的敬老院——莞

城敬老院,位于莞城新沙坊,建于1958年。它不仅有普通敬老院固有的特质,还隐藏着一个古老的身份。

莞城敬老院的前身是东湖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它曾经辉煌一时,香火鼎盛,是东莞三大寺庙之一。

时光流转, 1958年,东湖寺改建成莞城敬老院,门前的东湖也在上世纪90年代被填埋,建起了梨川家和综合市

场。但东湖寺仍保留着许多古建筑,门前的石狮、横梁上的雕花,都曾记录着它过往的辉煌。

莞城敬老院原是东湖寺

在莞城新沙坊,记者试图找到老人为我们讲述莞城敬老院的故事。可惜,即使在这里住了半个世纪的老人,也只

是模糊地记得,这里确实有一座寺庙。

新沙坊的小巷纵横交错,一番周折,记者终于找到了莞城敬老院。绿墙黄瓦,蹲坐在大门两侧的石狮子依旧威武

雄壮,似乎在守护寺庙300多年的历史。

抬头看着大门上方的牌匾,红底绿花边,已有些年份。“敬老院”几个字苍劲有力。民间有传言,牌匾上原写着

东湖寺”三个字,后来被刮掉。祁锦辉从1969年任院长,一直在这工作到退休。对此传言,他也不敢肯定。

从外观上看,东湖寺属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墙脚;硬山顶,人字山墙,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

头进如今已经成为门卫室和休闲厅,一扇红色的屏风仪门稍有褪色,不过,横梁上的雕花,仍可辨“东湖”二字。

据介绍,东湖寺现存二进保存完好,基本保留了原来的面貌。原为三进,后堂已毁,如今变身为敬老院后花园。

敬老院现任院长黎彩虹说,自己2006年上任时,这原是一片坍塌的厂房,堆满了垃圾。也就在当年,这里开辟为老人活动场所。

一位住在一楼的婆婆,听到声响,从窗边探出了头。她告诉记者,自己今年88岁,是广州人,在新中国成立那一

年嫁到东莞。年老后,她住过许多敬老院,是去年才搬到莞城敬老院,她兴奋地说,这里是环境最好的一间,住得很舒服。

东湖寺是民国期间的三大寺

据了解,民国期间,资福寺、金绳寺、东湖寺并称为三大寺,东湖寺的名字来源于东湖。关于东湖的模样,通过

典籍也仍可以得知一二。记者在一份《莞城不可移动文物》文件中也查到了关于它的点滴:寺前原有大湖叫东湖,可

通东江,两边建有北畹庵与如庵,大湖南岸建有玉皇楼,现均已不存。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东湖寺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太常寺少卿尹源进捐款修建。他且经常邀请好友在

东湖泛舟,端午节时,大家都在湖边观看龙舟竞渡。

土生土长的梨川人祁炽培如今喜欢在家搞收藏。他也是东湖寺变迁的见证者。他说,当时,东湖中间有一条路隔开,分为上湖和下湖,湖中建了亭台水阁,非常美。

祁炽培说:“东湖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浩大的湖泊,但它其实是一口塘。我小时候经常下去捉鱼,捉到的鱼虾,就送给东湖寺里面的和尚吃。”如今,每天早晚人群熙攘的梨川家和综合市场,就是原先东湖所在地,于1993年被填埋。

文革”时期遭遇破坏,不久后将重修

祁炽培回忆,他小时候还常常到东湖寺里玩耍,寺庙里香火鼎盛,还摆放着不少明、清时代的陶瓷、字画,这些都是高雅的艺术品。

在新中国成立后,东湖寺还有和尚居住,“文革”时期,“红卫兵”闯入寺庙,将里面的物品全部丢入到门前的东湖。

祁炽培回想起这些被丢弃的宝贝,倍感可惜。也有传言,说在塘被填之前,还曾有人挖出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

不过,祁锦辉老院长表示仅为传言。

文革”之后,东湖寺完全荒废。当时为了重新利用这块地方。1958年左右,这里正式改建为莞城敬老院,是东莞成立的第一家敬老院。

已有347年历史的东湖寺,现在开始显露疲态。记者看到,如今寺庙的红砂岩墙角已经风化、灰色的屋脊有轻微倾斜、横梁大部分有遭虫蛀的现象……

2012年,东湖寺被列入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莞城文物保护组的工作人员方先生表示,最近东湖寺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目前正在请专家做方案,将会系统地进行翻新、保护,让东湖寺重放光彩。石美莹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