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揭“双到”扶贫 资金“入股”理财增收
横沥镇帮扶惠来县鹅豆村建设卫生站,解决村民就医难问题。胡国球摄
南方日报讯 扶贫工作是检验各级干部素质和锻炼党员干部的重要领域,而扶贫的关键在于能否从输血变为造血,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近日来,记者一行在揭阳惠来县及大南海石化工业园中,探访了东莞横沥、大岭山、麻涌对口帮扶的几个贫困村,深入了解了东莞扶贫“双到”工作组与当地村集体齐心协力,创新开展社工扶贫、特色产业扶贫、物业扶贫等新做法和新成效。
莞揭“双到”扶贫是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广东将消除贫困作为实现新时期总目标前提的背景下进行的。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曾要求驻揭阳市工作组要履行好“牵头抓总、沟通两地、科学管理、督促检查”的职责。值得欣慰的是,广大扶贫干部敢于担重任,不断深入基层,与贫困地区的群众同甘共苦,到田间地头了解困难群众的困难和想法,通过结合揭阳的资源和东莞的优势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着力打造贫困地区 “三农三化”、“内生发展”的长效机制。
麻涌建物业提升贫困村内生发展能力
在揭阳市惠来县前詹镇岛南村,许多当地干部和村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东莞麻涌扶贫驻村干部带和他们一起抗击台风的故事。据岛南村支部书记林锡河介绍,今年第10号台风“莲花”对惠来县产生严重影响时,麻涌镇党委委员郭佳荣、陈俊贵、赖剑云以及副镇长杨立平等一行11人,冒着台风“莲花”的风雨,前往岛南村现场,和当地干部一起指导贫困村救灾复产工作。
2013年扶贫工作开展至今,麻涌镇从民生、智力、产业、物业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并着力构建“三农三化、内生帮扶”模式,注重贫困村的造血自生功能,为对口帮扶的岛南村和后王村投入资金931.28万元,为两村各修建一栋综合楼。
麻涌镇为岛南村和后王村集体建物业出租铺面后,每年为两村增加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14年比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2倍。同时,还建设饮水工程、广场、机耕路、完善排涝工程,总计为当地农业生产投入100多万元,确保村民生产、生活得以正常开展。
由于上述两个贫困村有种植红薯的传统,红薯品质优异,麻涌镇通过统筹合作社加农户,使产业化参与率达到100%,并为村民发放农业发展基金,鼓励农户积极种植红薯。然后将红薯粉加工成粉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上述两村已与麻涌镇供销社和双到农产品店建立“农超对接”渠道,推进“莞揭果蔬苗木供应链合作”,年销售红薯粉两三千斤,提升了农业效益。
横沥全程介入贫困村经济和社会管理
2013年至2015年,根据省、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部署,横沥镇对口帮扶惠来县隆江镇鹅豆村、北溪村以及山家村。帮扶前,3条贫困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446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3097元,村均集体收入仅2.33万元。一直以来,3条贫困村的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低下,开发任务艰巨。
为改变上述情况,横沥累计统筹帮扶资金1506.15万元,其中横沥镇帮扶资金753.29万元,市外帮扶资金752.86万元;累计开展帮扶项目1900多个。通过帮扶,给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帮扶前的约3097元增加到7500元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率达到了100%。
为帮助贫困户稳步实现增收,横沥镇还积极推动各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建立莞揭“双到”果蔬供应链合作种植基地,以“公司合作社 基地”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参与白茄子、蒜芯以及菠萝种植。
在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方面,增强贫困村自身造血功能。由横沥镇帮扶3条贫困村入股“东莞信托·鼎信—从莞高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共投入帮扶资金150万元,即每村50万元入股,该项目年收益为8.2%,合同期限五年,每年可为每条村集体经济增收4.1万元,有效拓宽了贫困村的增收渠道。
为激发当地内生动力,横沥镇为对口帮扶贫困村——鹅豆村修建广场、堤坝,创新对口帮扶模式,形成干部结对、村支部结对、党员结对、医院结对帮扶模式,为该村修建了一栋崭新的村委办公场所,修建农村卫生站,方便村民办事和看病。此外,横沥依托社工事业的蓬勃发展,横沥隔坑社工还定期走进鹅豆村,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以及流动青年,开展多次夏令营、禁毒宣传等主题活动,得到当地村委干部和村民的好评。
此外,横沥还在每条扶贫村内分别评选表彰“脱贫致富标兵”、“创业新星”、“种养能手”、“道德模范好人”、“学习标兵”等一批共24人,有力推动形成做好事、创好业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提升当地村民脱贫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