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揭“双到”结出硕果 一批工程及合作项目落地

23.05.2014  11:49

  截至今年4月,一批民生工程以及产业合作项目相继落地

  ■中堂镇在惠来县受帮扶村启动“双到”农产品供应链合作 通讯员莞揭通 供图

   东莞时间网讯 民生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我市对外帮扶工作注重亮点打造,通过促进集体增收、农户增收、合作开发等工作机制的创新,达到了理想效果。昨日在揭阳召开的莞揭“双到”2014年驻村工作会议上,揭阳市委市政府对东莞的帮扶工作表示了感谢。

  据悉,东莞“双到”驻揭阳工作组积极贯彻4月3日东莞市扶贫工作会议和4月29日莞揭两地党政领导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座谈会精神,并落实《推动“四驱动三扶持两示范一联动”协同模式工作方案》(以下简称“4321模式”),截至今年4月,已帮扶揭阳统筹到位资金1.19亿元,一批民生工程以及产业合作项目也相继落地。

   4321模式”促进“双到”协同创新

  昨日召开的工作会上,揭阳市委副秘书长、东莞驻揭阳市工作组组长陈智武介绍了今年以来,驻市工作组通过推动“4321模式”,落实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和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等领导关于注重基础、打造亮点、创新机制,做好2014年“双到”攻坚工作等指示精神的情况。

  陈智武说,在2013年高质量完成道路、水利、住房、医疗、教学、社保、就学、就业等民生基建帮扶,对口35条贫困村的帮扶工作均以高分取得省考核“优秀”等级的基础上,驻市工作组2014年推出“4321模式”,即推动东莞各帮扶镇街通过强化财力、能力、基建、党建“四驱动”,突出产业合作、就业服务、创业激励的“三帮扶”,落实“一镇一特色一县一示范”的“两示范”工作责任,强化两地协同和县镇(揭阳的县市与东莞的镇街)联动机制,协同推动“双到”攻坚。

  据介绍,到今年4月份底,我市已为揭阳受帮扶的每条村统筹到位资金191.6万元,其中推动“乡贤反哺给力‘双到’行动”,动员社会资金物资1017万元投入“双到”。引进东莞农业龙头企业5家,结合揭阳“一镇一品”等工作,推动建立“莞揭‘双到’果蔬(苗木)供应链合作”,在受帮扶村建立果蔬(苗木)种植示范基地12个,带动84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带动种植面积3000亩。一批“双到”生态特色农产品的商标“莞揭香”等已在申请注册中,在对口帮扶揭阳的东莞13个镇(街)的农批市场、大型超市、饮食经营场所、农业园等建立供应链展销基地。

  为了发挥亮点示范作用,驻市工作组还协调东莞每个帮扶镇(街)打造一条特色示范村,协调揭阳市每一个县(市)打造一个示范项目,并将联合有关方面于6月组织中期检查,10月在相关县(市)举办现场会交流推广。

   继续创新机制提升当地发展能力

  围绕接下来“双到”工作的有效开展,莞揭两地扶贫职能部门和驻揭市、村工作组形成了共识,强调将进一步推动“4321协同模式”,加大两地协同、县镇联动,以推动集体增收、农户增收和合作开发等方面的创新,提升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

  会议透露,莞揭两地将继续增进各层面的务实交流,揭阳县市与帮扶镇街将就园区招商、产业转移方面加强合作,跳出农门谋划扶贫,以工商业反哺农业。携手发动包括广大揭籍乡贤在内的社会力量,形成大扶贫的格局。驻市工作组也将进一步携手普宁市委、市政府推动在英歌山工业园建立工业物业集约示范区,通过帮扶村集体投资分工收益,鼓励帮扶单位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商贸和工业物业增加集体收入,同时进一步推动揭西、惠来、普宁与东莞镇(街)和东莞农业龙头企业三方签订“莞揭‘双到’果蔬(苗木)供应链合作协议”,提升合作层次和协调力度,推动供应链合作的形成和发展。

  在昨日的工作会议前,驻市工作组还组织驻村干部参观了中国淘宝村——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军埔村,了解其运作和现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