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谭】莫家拳,桥头“行得快”
一年一度的桥头荷花节,活动多多,我应邀出席了其中一个子活动:“南粤武林”武术大展演暨莫家拳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广东五大名拳(洪、刘、蔡、李、莫)的代表受邀从四面八方涌来桥头,切磋技艺,比武表演。我留意到莫家拳除了桥头的莫柏许、莫德裕师傅,还有来自广州、惠州的莫家拳拳师。
说起莫家拳的历史“有匹布咁长”。据《广东省志.体育志》记载,清乾隆年间,由福建来广东的少林寺慧真禅师传给惠州府海丰县莫达士,后传给惠州火岗村的莫清骄、莫四季、莫定儒。 开始形成莫家拳并代代相传。桥头镇的莫家拳源自惠州火岗村。
广州的莫家拳源自拥有“南方五虎将”之誉的林荫堂,属莫家拳第四代传人,其师傅莫亮是莫家拳第三代传人。林师傅武艺超强,德高望重,既为著名拳师又是骨伤科医师。巧得很,林荫堂亦为东莞人,祖籍谢岗林屋边村,少时在石龙读书,年长后落脚广州。其子林仲文曾任广州二沙岛武术馆教头,林仲伟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文武双全。林教授还担任过广州武术协会副会长。二人为莫家拳第五代传人。因为有林家的努力,广州习莫家拳之弟子生生不息,现在广州第六代传人为张国琛。
东莞的莫家拳从惠州传入,惠州乃莫家拳发源地。广州地处省会城市,林氏家族有名望,影响力强。然而,似乎桥头的莫家拳品牌更响:2009年桥头莫家拳便获得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惠州去年才获此殊荣。广州申请莫家拳传承人非遗项目还遭受挫折。
桥头莫家拳固然有其辉煌的历史:清末,桥头石水口村莫家拳传人莫黎胜在香港用“冲天脚”打败俄国摆擂者,为国争光,传为佳话;又是该村习武成才的莫包连曾担任水兵(海军)舰长;另一位石水口村的英雄莫雄谋被清朝皇帝钦点为丙子科武进士;解放初期,被誉为广东武术五大教头的桥头大洲村人莫敬湖曾在广州、茶山等地开馆授徒;解放前,桥头莫姓四、五十岁男子皆习莫家拳棍;上世纪八十年代,桥头镇文德中学就开办莫家拳班。
可以说,桥头在莫家拳的传承上功夫做得足。到了本世纪,政府的推波助澜,强力支持,使莫家拳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2006年,桥头镇就开始积极申请将莫家拳非遗项目。2009年桥头第一小学成立培训基地教莫家拳。现在已普及到所有学校的体育课要教莫家拳,三万多学生学过莫家拳。每年荷花节都有推广莫家拳的项目。莫家拳武术协会及莫家拳武术馆相继成立与开办,桥头习武之风再度蔚然成风。
分管宣传的陈委员说,这些年政府在文化上主要干三件事,一湖花(一湖种两花:荷花节、油菜花);一句话(丰富“等你在桥头”的内涵);一套拳(挖掘莫家拳文化)。在莫家拳文化的打造上,还有一系列计划,如编一本书《桥头莫家拳》,今年可出版;拍影视剧推广莫家拳正稳步推进,剧本已经由桥头籍作家写就;建设武术公园,开办中国武术器械博物馆,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行得快,好世界!”没有政府的支持,桥头莫家拳及武术文化不可能发展得如此迅猛,如此红火!
(本文作者系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 东莞时报 》总编辑谭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