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韶两市签订文化精准帮扶协议书
■日前,东莞市10个镇(街道)文化单位与韶关市10个县(市、区)文广新局分别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 市文广新局供图
东莞时间网讯 10月26日,东莞市文广新局与韶关市文广新局签订文化精准帮扶协议书,同时东莞市10个镇(街道)文化单位与韶关市10个县(市、区)文广新局分别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
当天上午,市文广新局局长陆世强带队,与东莞10镇街文化单位负责人一行来到韶关,开展莞韶文化精准帮扶对接交流活动,召开了莞韶文化精准帮扶工作会议,随后南城等10个镇(街道)文化单位负责人分头考察对口帮扶的韶关市10个县(市区)基层文化设施情况。
根据帮扶协议,接下来,东莞将投入帮扶资金626万元,帮扶韶关市粤北采茶戏传承基地、韶关市乐昌花鼓戏传承基地、韶关市博物馆多功能DIY活动室等3个优秀文化项目建设,并在三年内援助韶关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基层文化站点。此外,东莞还向韶关捐赠了一台流动舞台演出车。
文化合作富有成效
10月26日上午,莞韶两地文化部门首先召开了莞韶文化精准帮扶工作会议。会上,韶关市文广新局局长何正平首先介绍了韶关市的文化建设情况。
何正平介绍,近年来,韶关市文化广电 新闻 出版事业不断发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文化品牌建设中,民间艺术花会、音乐舞蹈花会广受好评。
但他坦言,受 经济 发展的限制,韶关公共文化建设与群众需求仍有一定差距,而从整个文化建设水平来看,不管是资金投入还是相应的文化人才引进,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这些年来,东莞对于韶关的文化支持,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开展了实际上的帮扶。”何正平说,这些帮扶工作全面并且有系统的规划,并且一项项在实施,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陆世强表示,自2013年东莞、韶关首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以来,两市文化部门在公共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产业、文博事业、文化遗产等各方面的合作都是富有成效的。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执行有力、进展有序、落实有效,两市还建立了局长联席会议制度、项目负责制度,促进了两市交流合作长效发展。
这些年来,两市每年组织精品舞台节目走进基层进行交流演出,两地图书馆实现了文献资源共享,联合推出了多个精品联展,创作推出了歌曲《情系丹霞山》。
会议结束后,陆世强一行还前往南雄市,考察文化设施建设情况,以及文化遗产保护。
“七大工程”助力精准帮扶
莞韶文化交流已经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今年,两市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陆世强介绍,两市确立了17个年度合作项目,新增了文化志愿者交流、文化人才信息资源共享、演出经纪机构合作等项目,合作领域不断向纵深推进。
2016年下半年起,每年统筹安排双向演出30场以上,利用重大节庆展示双方的文艺精品,推动两市博物馆、美术机构联合办展,同时挖掘两地特色文化资源,共同创作文艺精品。
陆世强还透露,接下来,东莞将本着“韶关所需、东莞所能”的原则,以实施“七大帮扶工程”(即公共文化帮扶工程、文艺创作帮扶工程、文化产业帮扶工程、文化人才帮扶工程、遗产保护帮扶工程、优秀项目帮扶工程、精准结对帮扶工程)为抓手,推进文化精准帮扶工作,用三年左右时间,协助韶关健全各类基层文化阵地,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推进文化惠民,形成良性互动的文化帮扶格局。
两市签订文化精准帮扶协议书
两市除了开展交流活动外,东莞还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文化精准帮扶措施。
10月26日,两市文广新局正式签订了《莞韶文化精准帮扶协议书》,同时东莞市10个镇(街道)文化单位与韶关市10个县(市、区)文广新局分别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
两市基层文化单位“一对一”结对帮扶合作,东莞将在三年内援助韶关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基层文化站点,并建立起一套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服务标准。
陆世强强调,接下来的精准帮扶要靠实责任,增强帮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细化举措,加强帮扶任务对接落实;健全机制,凝聚帮扶工作合力。
陆世强要求东莞文化各对口部门、结对单位要结合实际,安排好专门对接工作人员,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聚集重点环节,精准施策发力。而各帮扶地区情况各异,参与人员要加强联系和协商,细化具体方案。同时,要注重整合各类资源、政策、资金,把要素用在刀刃上。在精准帮扶工作中,各级责任部门可以通过政府主导,引导社会、企业资金参与帮扶工作,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机制。
韶关市政府副秘书长邱杨生表示,韶关各县(市、区)文广新局要把握发展机遇,全力支持配合东莞方开展帮扶工作,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